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月19日)
成蹊
香港的法务活动告一段落了,上午10:50,大和尚乘坐港龙航空公司KA810航班,飞往南京。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到达南京禄口机场。随后,驱车前往安徽境内池州青阳县。应九华山及有关方面邀请,和尚明天将参加九华山回香阁万佛塔的开光典礼。今晚的住宿安排在青阳县西峰山庄。
车上,和尚说起,他已经有五六年没有来过九华山了。大概是在2000年的时候,大和尚曾同仁德法师、传印法师三人应黑龙江佛教协会会长慈法法师的邀请,前往哈尔滨极乐寺传授三坛大戒。
不过仁德法师和慈法法师现在已经都不在了,分别是在2001年和今年上半年示寂的。
仁德法师离开的时候,七十六岁,一生为佛教事业鞠躬尽瘁,影响和度化了世界各地的有缘人。法师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在八十年代中期呕心沥血地筹建了九华山佛学院。他常说:“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法师的使命感很强,他一再教导弟子要坚发菩提心,爱国爱教,以戒为师才能荷担如来家业。法师生活非常俭朴,平日只有冬夏两件一薄一厚的长衫,另一件杏黄色的长衫只有接见贵宾或参加会议的时候才穿;饮食方面也很简单,一碗饭,一碟咸菜、白菜或豆腐足以;丈室也是名副其实的“丈”室,只一丈见方;从不乱花一分钱,信众的供养,常常是马上划进了地藏菩萨铜像的筹款中。一生苦修,戒律过人,是老法师圆寂后,众人对他的评价。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想要做到这些是极其不容易的,但是如果是一个有宗旨目标,晓得苦乐真相的佛弟子,就无疑要这样的去行持。学诚法师的日常生活亦是如此的简单。有的时候,和尚从外面开会回来,错过了过堂的时间,典座师为和尚做了菜,端到他面前,和尚也不吃,依然只吃一碗粥和一些咸菜,久而久之,弟子知道他不吃,也就不做了;丈室也是一样的,里外间加起来才不过“方丈”,外屋用作接待客人,陈设是一圈木椅、一个茶几、和两个装满书的书柜,里间也只有书桌、书柜和一张床;信众供养和尚的钱,和尚转手就交给常住,和尚花钱的地方,就是购书。他博览群书,读书的工夫很是了得,记得曾听一位在政协工作的领导随口谈起,有一次他们一起去外地开会,和尚上午选购了一本很厚的书,到了晚餐的时候,和尚已经可以用书中的观点,阐释一些问题了,而上下午的时间,都安排有会议,至于和尚是什么时候看的书,为什么看的这么快,他怎么也想不通。
和尚注重教育,注重人才培养,亦是真真实实的在做,并且不仅重视僧才的培养,还很注重俗众的培养。照和尚的话说是,僧众来自俗众。
在戒律方面的行持和教导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全的,这从龙泉寺僧团建设过程中就可以显示。安居也好,传授三坛大戒作“得戒和尚”也好,平时的戒学课也好,生活细微处也好,和尚深知,正法住世,必须毗尼住世,戒,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