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寺院报道 |
见闻
出坡
今天是龙泉寺中秋祈福吉祥法会的第四天,主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第五大愿——随喜功德。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众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随喜功德是指别人得到利益,或做了好事,不论大小,看到的,听到的,哪怕一丝一毫,都如同自己和他们同做一样,由衷地表示欢喜、赞叹。比如看到别人给失学儿童捐款,虽然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捐献,但是从内心为他人的这种善行感到欢喜、表示赞叹,即使自己没出一分钱,但是所得到的功德却可以同捐款人的功德相同。其中的深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师解释道,佛法是内学,用心的质和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产生的功德。“随喜功德”,正是对治嫉妒、比较、轻毁等狭窄心量,打开心扉、领纳佛法的善巧法门。
为了让大众切身体会随喜功德的利益,更好地实践普贤菩萨的大愿,这次十一法会特别增加了出坡课程。出坡,就是劳动,护持道场。一千多年前百丈禅师创立了《丛林清规》,要求出家人在修道的同时从事农业生产,自食其力,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早晨8点钟,一百多位居士就早早地赶来参加出坡。今天出坡分为多个小组,各司其职,主要内容有清扫主会场、拾柴、剥栗子、搬瓦、洗碗等。
在法师和义工的组织带领下,大家很快投入了劳动。主会场是整个法会活动的中心,大家伴着观世音菩萨圣号,干得非常投入,很多在清扫诵经场地,有的拿着铁锹铲除碎石、杂草,有的清扫落叶,有的喷洒清水,还有的义工清理信众跪拜的毡垫。在主供台上,一些义工拿着扫把清扫红地毯。会场很快清扫得非常干净,显得清净庄严。
在云水堂的后山,很多人在搬拾干柴。半山坡上堆放着很多居士发心供养的果树枝,供寺院作干柴,用于大寮做饭、烧水。这样可以避免用煤带来的污染,以便保护景区环境。考虑到冬季将即将来临,为防火安全起见,需要将这些干柴从山坡搬到大寮前的空地上。只见两位男居士用大耙子把缠绕在一起的枯枝打散,其余的居士忙着将枯枝抱到山下,还有的居士推着小车来回搬运。果树枝很扎手,而且搬的时候还要下坡,很多居士干了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在云水堂前,十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居士坐在两大堆栗子周围,弯着腰剥栗子。这些都是前一阵子从寺院的果园里采摘下来的。原来,光滑的栗子外面长满了又尖又长的硬刺,看来要吃到好吃的栗子还真要经历一番辛苦呢。居士们先用砖头砸开栗子壳,再小心翼翼地用筷子从长满利刺的壳中将栗子夹出来,一不小心,就被利刺扎了一下,尽管带着手套,也会让人感到扎疼。大家一边剥,一边交流佛法,很开心,不一会儿,两个大空盆中就盈满了栗子。
一个半小时的出坡很快结束了,对于正在兴建中的龙泉寺来说,信众的劳作也许是杯水车薪,但法师们真正的用意是籍此让大众培植福慧,分享法喜。和大家一起出坡的法师说,人的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一点点突破,比如大家在家不愿干家务,但是在寺院里很欢喜地做义工,这就是一种突破,这种发心很重要,如果既能无私地去奉献,又能随喜他人、也随喜自己,将能迅速累积菩提资粮。
经历了昨天的朝山,法会已经过半,大家体力消耗很大,特别是义工们每天凌晨四点多就要起床,晚上经常忙碌到九、十点钟,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在经历出坡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吧。一位场地组的义工说道,我们学法不光是把法记在心里,更要学会用法,闻思修是修行的必经之路,闻思之后必须要落实到修,这样才能真实受益。自己这些天干活时也会起烦恼,这时就要把法师的开示当作镜子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克服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比如,主会场的棚子架当初好不容易搬过来,却没有派上用场,又得扛回内院,内心也曾起过烦恼,但一想起能够在境界上历练自己的心性,心就平静了,这也是出坡的一大收获。
一位烧水组的义工,谈到在社会上需要自己多出力的时候往往不太情愿,而在寺里劳动却非常欢喜,常常忘记身体的疲劳,尤其是看到大寮的义工站在火炉边,冒着高温挥动大铲为大众炒菜时,感到自己非常惭愧,觉得自己干的事情太少了,下次有法会,自己还会参加做义工。
搬瓦组一位义工说,自己身体虽然很累,但心里同样充满欢喜,为能够参加这样的积累福德资粮的活动感到兴奋。并且在出坡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师兄一边劳动,一边交流佛法,感觉很受益,也能感到佛菩萨的加持,希望自己能够多参加这样的法会。
佛曲教唱
今天佛曲教唱的内容是三首《寒士诗》。寒山大士是唐代一位菩萨应化的高僧,曾在天台山国清寺大寮做事,说话多怪诞难懂,然每多应验,留有《寒山诗集》,藏诗数百首之多,无一不流露出洒脱的禅林风范,闻者每每从中体味到浓浓的禅悦法喜。
在悠扬的歌声中,大家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古刹禅林,伴着清风明月,与得道的禅师纵情吟和,笑傲于天地之间。
今天佛曲教唱的内容是三首《寒士诗》。寒山大士是唐代一位菩萨应化的高僧,曾在天台山国清寺大寮做事,说话多怪诞难懂,然每多应验,留有《寒山诗集》,藏诗数百首之多,无一不流露出洒脱的禅林风范,闻者每每从中体味到浓浓的禅悦法喜。
在悠扬的歌声中,大家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古刹禅林,伴着清风明月,与得道的禅师纵情吟和,笑傲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