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慈善文教 |
莆田广化寺游记
佚名
佚名
大雨如注,游人难觅踪迹,这正合我的心意。从车里奔出跑到前廊,不用买门票,难得!问正准备出门的中年和尚借了把雨伞,虽然素不相识,但他绝无犹疑,难得!
在一种别样的感觉中,我们开始了广化寺之旅。
所以又跑上几百公里来莆田,是因为这里的广化寺印经印出了名。年轻的学诚大和尚十数年前来到此地当方丈时,就决定以印经为主要事业,乃至我初学佛之时,就发现有缘读诵的许多经论,皆由广化寺印行。
正值中午休息时间,铁将军把着门。但佛缘不可思议,在大殿门口询问时,路过的值班师父正好听见,热情地迎我们到流通处。流通处布置简单,除了满架子的书,并不出售其他的东西。这里印行的经书都非常便宜,大多两元左右,五六元就算贵的了。值班的夫妇俩对经书不熟悉,又没经历过一下子要这么多书,手忙脚乱之余,还拌起了嘴。不想惹他们不开心,我们就自己到柜台里找,到仓库里找,又亲自找书号,对价钱,算总帐。
不过为了找《瑜珈师地论》,师父不得不把主管的年轻法师找来。法师对经书了如指掌,价钱张口即得。他来自闽北,相貌清秀开朗,令人欢喜。他非常谦虚地帮忙把经书用牛皮纸包好,又用绳捆扎结实。
这时那妇人道,希望大家多供僧,你看他人这么好,一个月才九十元。想想夫妇俩刚才闹别扭的情形,我不禁笑了,“法师的威仪,是外面那些有钱人有的么?”夫妇俩在寺院工作,却不了解出家人的追求,他们不懂,“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把书放在流通处门口,我们这才开始参观寺庙。
这座寺院本来残破,是学诚大和尚来到这里后才开始逐步进行修复的。虽是近年陆续新修,寺院风格依然保持古朴,院落中栽种的都是果树,铺地的都是大块的红土砖,放生池各处的栏杆,也都是原先老旧的石材,上面刻着劝人为善的警句。两边宽敞的长廊,相互连通,即使风雨交加,在寺内亦可通行无阻。这种格局与宁波天童寺很相像,所不同的,是这里地势平缓,而天童所沿山势,更为陡峻。 寺院还挂着“福建佛学院”的招牌,莆田虽小地,却为一省最高之学佛场所,可见广化寺的名望,学诚大和尚以四十不惑年纪,却兼任陕西扶风法门寺北京龙泉寺及广化寺三寺方丈,更高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要职,可见这里的不凡气象,原是很有些理由。
这里不售门票,没有小商小贩扎堆,没有算命先生摆摊纠缠,实在清静!流通处除出售廉价的经书外,几乎不售卖其他的纪念品,实在清静!寺院住有二百余僧人,却无人喧哗,无人疾走奔碌,实在清静!再看看他们的斋堂,碗筷摆放齐整,清洁有序,看不到密室,看不到包厢,更是清静得令人称服!
对于修行人而言,这样的环境,只是很好的助缘。真正让我感慨的,是他们的言行。经过两处三两位僧人的交谈,侧耳一听,竟全部是互相鼓励努力修行,和解答经论疑难的话语。
有人说,广化寺很穷,我颇不以为然,这样的穷庙,才真正是修行人的洞天福地。
来源:敏思博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