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僧众弟子)这一天

(2006-08-19 18:25:09)
分类: 僧众弟子
这一天
 彻智

(僧众弟子)这一天

        为了体验古大德的参访生活,调配佛学院紧张的修学步调。承蒙和尚、法师的慈悲,让我们出寺参访、放松。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地来悄然。”这是古大德的风范。作为后学的我,是为何而出去呢?在前一天,我就向法师请益这个问题,法师反过来问我,我回答说:“建立和合的僧团。”法师就没说什么,这次请益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乃至到现在都是强有力的指导。
        经过分组后,我是与中专班超禅师坐在一起。在我原本的想法中,是希望与一位熟悉的同学在一起,并且希望他拥有很好的修学体验。突然间想到梵因法师讲过的一句话:“我们总是以自己相应的一种方式去做事,与人相处,不能放下自我,向与自己习性不相应的同学学习。”一刹那之间,我的想法被击碎了。师长教导我们,希望我们做的是什么?所以,我要去突破自我!第二天早晨,满怀喜悦地走上车,找到坐位,看到超禅师已坐在那里。心里现起昨天思考的前前后后,就格外的欢喜,人也开朗多了。发面包时,我马上就请他吃,他也很客气地吃了。吃完后,我再请他吃。他说:“吃完了,到那边怎么办?”我说:“没关系,到那边有饭吃。”就这样,我们俩一直都在吃东西。那时,我心里想:“万一到那边肚子饿怎么办?”这时,我又想起和尚讲过的一句话,他说:“我们的手,乃至整个身体,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他人,否则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觉得能与同行共同分享面包,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吃完面包,我们彼此的心灵打开了,缘份由此而深了。我想,这便是成功交流的开始。在车上,我们就畅所欲言地谈这谈那。刚开始,我就谈我看到莆田的风景与广州有何不同。刚好他也去过广州,这时,我们找到了共同语言。又谈广东吃的方面,我问他喜欢吃什么,恰好他也喜欢吃石榴。我们谈得非常有趣;又与他谈到背书,《四书》等方面的内容,对我们学佛人的意义,对年轻人的重要性。又谈他们北方人的生活方式,他们那边寺院状况,修学生活方面,又谈他个人的爱好。他们的师父、师兄弟,乃至整个北方佛教的等方方方面面。整个车上的人都睡着了,唯有我们两个人谈得津津有味。然后,又谈到他的出家因缘、家庭背景、父母亲的学佛状况等等。他讲得很开心,我听得也很开心,真的是在谈心!从清晨三点半开车起,我们就一直聊到7点钟左右,这也可以说是生命经验的分享。我从他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其中有二个部分给我的影响很深刻:第一是他师公的功德,他师公是本焕长老。他说他的师公从不标榜自己的功德,年纪那么大了还非常用功,每天都坚持诵经打坐,以及给学生上课,最后,成为学《楞严经》的杰出人才。第二,讲到他出家的因缘,他说:“我出生在学佛的家庭中,父母都在银行工作。自从小时候第一次到了寺院里回来后,吃到肉就吐,从此都不敢吃。出家都是父母亲安排的。”由此可知,他的宿世善根,以及增上环境,都是非常的殊胜。
        我们到了平兴寺,看到界诠法师穿着坏色的衣服,满脸微笑,没有一点严肃的感觉,真的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真的是持戒人的风范。从他走路、穿着、言谈,莫不使我想到弘一大师、圆拙老法师的功德。平兴寺的法师们都披五衣,走路眼看现前七步,给人一种安祥的感觉。他们对于人生、持戒、学佛都充满信心,很有人生宗旨。
        界诠法师开示说尊师重道非常重要,其中有一句话很值得我反省。他说:“佛学院里很多同学的慢心很大,常常觉得法师不好,不如自己。”我常有这种心态,虽然会认真听课,但是总觉得法师太年轻了。他又说:“假如今天是你,学生这样对你,作何感想?”我们学佛的人不管师长怎么样,都不应存不敬的心理,皆应生恭敬心,希求心。当下使我生大惭愧,发愿今后一定要去改变。
        爬山时,我和超禅师、天松师一起跟着法师往前冲。在向上走时,看到长长的队伍,使我感受到“大众熏修稀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在走的同时,抱着对前人的信心,路也不会走错,也不累。到高峰时,发现许多同学走错路,又使我想到《劝发菩提心文》里的一句话:“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修道亦然,如果我们的宗旨目标不正确,肯定是无法走上去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突显出师长的重要性,假如没有经验的人引路是不行的。
        在这次参访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在做事、修学时,师、法、友是不可缺的条件,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