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僧众弟子)放下自我  虚心倾听

(2006-07-28 18:26:01)
分类: 僧众弟子
放下自我  虚心倾听  
 明志

(僧众弟子)放下自我 <wbr> <wbr>虚心倾听

        放下自我,用心倾听,不是盲从,而是在于破除自我为中心、“学我不学佛”而生的种种障碍,从而如法思维抉择、依法修正自己。
        家乡一位朋友来看病。他已患一种病二三十年了,自己也看了不少和此病有关的资料。见了面,他便和我谈起他的病,他与病魔斗争的感慨,之后每天都重复几遍相似的内容。后来他住进了全国著名的一个大医院,他又常拿自己的经验和看来的医学知识来讲给医生和护士。当他觉得医生的做法与他想的不同时,便会不厌其烦的向医生讲他的病史、认识,一遍又一遍。医生走后我想提醒他不要说太多,认真听医生的。他并不与我争论,但很快又向我谈起他的病和感慨。看着他执著的眼神,我深深地感到:当我们的心紧抓着自己的某个东西,在那里缠来缠去时(我理解了为什么烦恼的别名叫“缠”),我们要听进别人的话是多么困难,而我们又会因此多吃多少苦头!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并不乏类似的问题,只是不像这位朋友那样突出。语言和听闻是我们日常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语言传递着对方的心念和知见。在佛法的修学上,听闻正法处于闻思修次第的首位,是如理思惟和依法行持的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准确全面地了解对方言谈的意思、所透露出来的心绪,从而使双方有很好的交流和互动,在佛法的听闻上能否准确全面地听到善知识要传递给我们的法,从而进一步转变我们的心,这是很重要的事,却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例如当我在观察这位朋友言谈并感叹他的执著、罗嗦时,我是否听到这种喋喋不休的言谈背后所反映出的他的心绪(对自己生病的焦虑不安,希望尽快结束痛苦而漫长的治疗),从而能理解他并尽力帮助缓解?
        由于每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经历、思维方式和关注的点不同,再加上我们内心的情绪干扰,我们在听闻时很容易出现过失。有时我们会心不在焉甚至排斥、厌烦,根本不听对方讲什么;有时会掺杂着自己的知见、怀着不正当的目的,比如为了挑剔、压倒对方,从而会歪曲或误解对方的话;有时我们听时频频点头心有戚戚,但很快又从另一个耳朵里出去,忘得一干二净,不能留在我们心中并发生作用。
        出现这些过失的原因有种种,如:不重视对方的话或者不恭敬善知识所讲的法,内心不认为对方的话会对自己有利益;不尊重对方,挑对方的种种毛病,在心中贬抑对方;过于自负,自以为是,贡高我慢等等。所有这些归根结底,就是紧紧抓着自我,固执着自己的认识、经验等等,也就是对我和我所的执著。由于这种执著,使我们难以放下自己,放下自己固执的成见,用心去倾听对方,接受法乳。于是我们就容易失去突破和改善自己的学习机会,把自己紧紧封闭在我和我所的圈子里、习性的圈子里,重复着犯同样的错误,吃着吃了很多次的苦头。同时,当我们越来越执著自己,也会发现:说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
        当我们放下自我,抱着尊重对方、虚心学习的心去倾听,我们就会接受到对方所要传递的信息,得到善知识法乳的滋养;我们就会走出自我的小世界,关注对方、了解对方,进而理解对方、感同身受;我们就会认识对方眼中的我,善知识法镜面前的我,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修正自己,与法相应。那时我们的知见在不断的纯正,心量在不断扩大,心续在不断净化,烦恼和执著越来越少,而人们也才会愿意与你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