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镜自照
传清

闻、思、修三个阶段是佛陀提出的令一个人智慧增长的方法,在佛教中被称为“三慧学”。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有智慧,光是一天到晚在家打坐或玄想是没用的。人应该敞开心灵倾听智者言语,然后再用心思惟,最后透过修行及实践才能得到真正智慧。《本生论》云:“由闻诸法发信意成妙喜,获欢喜坚住启发智慧无愚痴。”听闻能知道一切世间与出世间苦乐,因此对佛法产生净信,来净化心中烦恼。《本生论》又云:“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儒家也有类似的认识,《论语》中讲:“吾尝终日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很多人从善知识那里听法,但往往没有如理如法听闻,怎么谈得上得到闻慧、思慧、修慧呢?自己也看过不少的经典,也听过许多法师的开示,
甚至也会给别人讲得头头是道,但自己生命是否有提升呢?“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如今佛法难闻我已闻,人生难得我已得。为何自己还是烦恼深重的凡夫,原因何在呢?值得深思与反省。
自己在课堂上有时开小差,有时打瞌睡等等, 反省自己听课时的心态,
内心对法没有希求,对眼前的学习环境感受不到其珍贵性,更难想到象这样的学习机会是无量劫来累积了善根福德,今生才能安详自在的坐在教室听课。《瑜伽师地论》中谈到,对于听闻佛法应起“珍宝想”。但自己对于佛法却难以生起“百千万劫难遭遇”想,内心对法及善知识的轻忽,造下了未来远离佛法及愚痴之因。这样智慧哪里会增长呢?
我们听法时易犯三种过失:一、对佛法不好要,散乱、昏沉,不能专心听法,如同倒置的杯子不能装水——覆器之过。二、虽然专心听,可是心有成见、有怀疑、有邪执,误解、曲解所听到的佛法,甚至引发邪见,造下毁谤佛法的罪过,如同杯子有污垢,装入清净的水也会被染污——垢器之过。三、听法以后,不去思维串习,不久即忘得一干二净,就象杯子有漏洞,装入的水全都漏掉——漏器之过。
不要说听闻佛法,就是平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如果不注意认真地去听和说,也会出种种问题。有一次午斋时要发八宝粥和花生牛奶,我交代负责行堂同学给每人各发一罐八宝粥及一罐花生牛奶。当我在斋堂里绕一圈回来之后,发现每个人面前放了四罐,那数量那里够呢?我立刻要求他们把每人多发的两瓶饮料收回来。后来反省,是自己话没讲好,还是同学没听清呢?另一次是在法会期间,斋堂组结行时,组长问某位居士:“你是哪一组?”“我是汉族。”居士立即回答,整组人员发出一阵阵笑声,这都是不认真听闻的结果。
佛陀在开示正法时,总是告诫听众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因为若听法不如法,那就不能得到闻法功德。那要如何正确听闻呢?
首先要依照经论思维闻法的功德利益,对法和法师要培养恭敬心,正听时要把握好听法的动机——为了希求自他成佛而听闻正法。这时要注意消除内心的各种杂染及过失。比如,我们听法时往往只听进去与自己习气相应的部分。有一次,某位法师口干舌燥讲了一堂课,结束时通知大家,于当晚六点半在教室看影片。一天下来,同学们把课上内容都忘得一干二净,只记住晚上看影片的事。原因在哪里呢?无明,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身心有帮助的,什么可以让我们真正离苦得乐。
其次,我们听法不是为了增加口头的谈资,而是为了把听闻到的佛法用在自己身心上。有一天早晨,上殿绕佛时,当我走到大殿正中央时,发现有一位同学双手没有合掌,我快速走过去纠正,而他用异样眼光瞧了我一下,而且双手仍不合掌。此时我内心里象热锅上蚂蚁团团转,心里还唠叨着:这家伙不恭敬我,越作意越痛苦。大约二分钟心中还难以平息。一念现起《本生论》中“我鄙恶行影,明见于法镜,意极起痛恼,我当趣正法。”噢,原来自己平常对他生轻慢心,老是看不起他言谈举止,不断串习这份恶业如今感果了。我应承受这份痛苦来消除我俩之间违缘。另外对他这种行为生起悲愍心,发愿自己尽未来际生命去帮助他,与他皆共成佛道。这样一边绕佛,一边内心充满了喜悦。
佛法不是作为娱乐的消遣品,而是身心的实践。听闻佛法是为了认清自己的无明大病,并求良医法药来治疗的。所以随所听闻的正法,应痛下决心,如所说而努力修行。佛曾说过:我说的法,如镜子一样,是要你反照自己的。所以要依法反省自己是做对还是做错,如有过失就应该惭愧忏悔,远离过失;如做的对,应生欢喜、感恩心,继续努力。
总之,我们要如理地听闻,要把听闻到的佛法作为自己修持的准绳,听法而能见于实行,这是最重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