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引导学僧

(学僧们认真听讲《四分律比丘戒本》)
佛学院师生紧张地学习了半年功课,又紧接着安居共修,对大家身心素质可真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学诚和尚及众法师、执事的模范带头作用给大众师们以极大的鼓舞,慈悲善巧地引导更让学僧减轻了不少压力,最重要的还是学僧们内心对戒法的重视、希求,使大家挡住了内外一切障难,安顿身心,勤学佛道。
每天上午八点半至九点半,学僧们便自觉排班至宽敞、庄严的大厅读诵《四分律藏》,和美的音韵声透露出僧团的清净与神圣,简练的戒条在这里展现的是幕幕生动的画面,真象是又回到佛陀身边,亲聆法音。佛菩萨慈悲示教让后代佛弟子倍感深恩与警策自励!生活中心对境时,娑婆教主慈父般严厉地教诫声便在耳边回荡“汝等所为非,非威仪,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顿时让我们“少欲知足,乐学戒,知惭愧”。
(九点半至十点半是大众师自修的时间。)
下午两点半,一百多位学僧开始研习《四分律比丘戒本讲义》等。由教务法师辅导,首先师生共同齐背比丘戒本,那纯熟、浑厚、有力的海潮音真有“勇士交阵死如归,丈夫向道何所辞”之势。讲台边的白板上,法师已把他精心学戒、备课、行持中遇到的关键点巧妙地整理成问题,让同学抄在白板之上。曾经有一段时间,法师的眼睛都累得红肿疼痛,替众生承受痛苦。课堂上,围绕着这些问题,法师便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例如:什么叫安居、结界、受筹?这些简单的问题,法师却从佛世制立缘起讲起,牵涉到什么人?如何做法?历史及现状如何?最难得还有他多次安居实际经验体会。如此从古到今、从书本到现实和盘托出。再如大淫戒犯缘有哪些?生活中如何防护?法师先开示佛世菩萨比丘大权示现,佛陀悲愍众生开示戒有十利而立禁戒之深妙内涵,又讲“万恶淫为首”,世间男女老少破家亡国、伤身害命多由此生,六道轮回生死流转根源在我执爱欲所缚,比丘出家求解脱为成佛,报四恩,度众生,弘佛法,当深思熟虑,看破放下,稳固道心,密护根门,勤学精进,健全僧格。多向良师益友看齐,严持戒律,多为大众服务。法师就是这样深入浅出地耐心讲解,时而加入祖师典故:“杨歧灯盏耀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让我们爱惜三宝物如护眼中珠;时而谈他亲近圆拙、见性、弘川等老法师学戒心得,让我们仰慕先贤遗风;时而与学僧问答辩论,让学僧体会到学律之庄严重要。
每周五晚上,法师们还轮流开讲出家修学历程、如何坚固对三宝的信心、外出参学经验、如何学戒等专题讲座。例如照明法师坦诚讲出他出家二十几年学佛经历,从跟妙湛长老在闽南佛学院创业时住破房勤苦求学到走上讲台辛勤培育后人;从学教理到亲见伯父坚强念佛往生而顿悟生死事大,老实修行之心路,给同学们留下了深思的空间。如何不虚度光阴,学修结合?彻浩法师谈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持戒有偏失之错相,例如有同学为持银钱戒,把钱供养给自己的恩师,也要求别人这样做,让人受不了,结果自己病了还得向师父要钱治病,引起他人讥嫌。法师们也慈悲指出学戒学错的一些相状。例如:学戒以后怕因果,怕犯戒,这是不对的,而是学习持戒,一定会犯,但我们可早发觉忏悔,改善;学戒后行为很怪异与他人合不来躲避他人。自我保护怕遇到境界。久而久之成为性格孤僻之人。这也是没有掌握持戒内涵是在面对境界时,反省自己,为了成佛而学习放下自己,帮助别人,而非闭门自守清净;学戒后钻漏洞放逸,反而给自己开脱找理由等现象!指出学戒要见行一致,不可死守外相,捆住自己而痛苦,更难利益他人。让大众明白学戒是善观缘起,要用智慧抉择如何能为成就佛道,在眼前走相应缘起的一步。福建佛学院法空法师洒脱地谈到他十几年参学所得,告诫后学深信业果,实修尝到法喜,否则抵挡不住金钱与情欲的诱惑退失道心实为可惜。把自己从十几岁出家到如今勤学不辍之妙法传给大家:常常念死,问自己要做个什么样的出家人,越不懂越要学!从法师身上让我们体会到学无止境,以学习的心去面对一切人事是学戒应有之心态,亦是离苦得乐的决窍。

(照明法师讲座)
透过学戒,大众师父们真正体会到,二百五十条戒多从堵住比丘犯小毛病随顺恶习的地方来防护根本戒不被破。
“没什么!我又没做大坏事”的观念渐渐改变,一个人用功看不清自己的问题,在集体中共做、共学,就易感受到自己的问题而加以改善。这是大众安居学戒,共同持守戒律产生的效用。法师们在讲戒时也会展望未来,分析佛教界学戒现状,扩大同学心胸格局。
后继有人
佛学院及常住的沙弥净人同学,结夏期间,由灯云法师、传崯法师、法铠法师等分别上课,学《沙弥律仪》、《沙弥别行篇》、《不净观》、《高僧传》,并背诵《出家三十要则》等。并在每天上午诵《大般若经》、《法华经》等。

(安居自恣)
在法师的指导下,大家充分思考,讨论出家有何胜利,居家有何过患。出家有何殊胜之处。大家原以为已经发心出家,不会有认识上的问题,但透过研讨,发觉实际上有很多错误的认识。比如认为居家饮食,睡眠,亲情似有安乐。经过辩析,认识到这些,并不会经常,长久,它会变化,甚至亲人变成仇家;面临死亡,它也终会消失而产生痛苦,贪着这些又是生死轮回之因。居家随心受用五欲,其实正是增长贪欲,实际上也无法如此“随心”地受用,乃至背后要付出许多的辛劳,甚至造很多恶业。现世受用五欲,并不能保证未来生生受用,却可能是未来受种种痛苦的因。出家后面对生活的严谨淡泊,感受有苦,但这正是脱出轮回与习性拉拔而产生的苦,这种苦是磨励,结果是冲破恶习与烦恼的束缚得到心灵的提升和自由。
经过深细的思维抉择,大家更认清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坚定出家学佛成佛,住持佛法的宗旨。
任重道远
九旬安居,在最後精进念佛、诵经声中走向冲刺阶段,三天盂兰盆法会又让僧俗二众,仰赖三宝加被报答父母之恩。自恣又使大众心灵行为得到净化解脱,令佛欢喜。最後授功德衣,圆满结束,暂时拉下帷幕。

(盂兰盆法会诵《地藏经》)
总结会上,大众畅谈安居心得,法师们说:这次我明白了为何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所集的功德抵得上极乐世界修五百年,因为苦是修行的动力,现在受些小苦,换取的是将来免受三恶道的大苦;透过安居学戒,认识并克服了自己的一些烦恼,增长了闻思修、戒定慧的功夫,感受到了佛陀“金刚无碍解脱筹”之慈悲与智慧的能量。学诚和尚勉励大家说:“万事开头难!我们一开始就要有做人天师表的气概,发大心,发大愿,善用我们现有的健康身体、灵活头脑和优越环境来用功学佛……困难不在于不能而在不为,现在外面的在家人为了生活,各行各业都是拼命工作,何况我们出家学佛,怕苦怕累怎么行呢?我们要常常问自己:我有那些不足、错误,要如何改正?让自己的出家之路走得有意义有价值。”
无论是受戒多年的法师或新戒都有一种共同心声:“既为佛子,当行佛事,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是每个佛第子应尽的责任。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殊胜因缘。”
大众对佛所制戒有十利:令僧欢喜、令僧安乐、乃至令正法久住都有切身的体会。
三个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佛菩萨祖师的悲愿却是深长的,眼前的成果,离不开三宝龙天护法加被,离不开十方大德信心檀越的大力护持,更离不开圆拙老法师、学诚和尚,现前众执事学僧的精进努力。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顾三月安居,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福建佛学院广化寺迈进了这可喜的一步,众僧戒腊实在地长了一岁。安居学戒澄清了大众以往许多模糊不清的修学概念,深刻认识到师法友环境对学戒持戒的重要性,为以後每年安居系统研讨学习南山三大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发现僧团配合及个人素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如何营造有利僧团学戒的社会环境更是僧众必须面对的课题。
实际上佛教界诸方长老亦都高瞻远瞩,慧眼独具,带领许多道场“禀承律制,结夏安居”普及学戒,持戒之风。可谓“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果能人人守五戒,行十善,呈现在眼前必将是一个安乐祥和的社会这才是人间净土。正如方丈在安居前开示所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是为明天做准备,我们现在做的事,是为未来做准备,现在还不是最好,唯有成佛才是最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