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影评国产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
分类: 电影院 |

上海是一个海边城市,但却不是一个拥有优美海景的城市,因为入海口泥沙淤积的关系,上海近海域的海水基本上呈混浊状。因此,当看到一部纪录片名为《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时,我是懂得它的含义的,在片中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作家余华,他成长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那里的海景与上海也相同,都需要游到足够远才见得到蔚蓝的海水。这一概念用在这部影片中,阐明的其实是一个人从困境中出发、奋争,最终达到蓝色梦想之地的过程。
去年初,影片在柏林电影节首映,随后的国内档期一直遥遥无期,经过一年多的等待,终于在今年9月公映。由于影片由贾樟柯导演,接受采访的作家中有我认识的梁鸿,所以我对此片多了一层期待。在影片中露面的作家很多,但主要的被采访对象是4位,除了贾平凹、余华和梁鸿,已经去世的作家马烽是以身边人回忆的方式“出镜”的。影片是散文 诗的文艺混合体,除了18章分主题的采访段落,还夹杂着普通人在生活场景中吟诵诗歌的镜头,以及对比时代变化或展现当下生活的纯画面段落,文艺气息很浓。
影片中的四位主角分别出生于上个世纪的20年代、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他们都经历了从乡村走入文学世界,进而离开乡村生活、最终又在情感上回归乡村的过程,文学是他们走出出生地进入更辽阔世界的力量,乡村则是他们一生写作所离不开的营养。漫谈式的叙述,呈现的是个人的人生经历,但折射的却是人所存在的时代特征以及变迁的过程。这些生活可能无法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贴上标签,其中的苦难和辛酸、欢乐与喜悦随时光融入血脉,固化在生命里,成为一个逐渐完整中的人。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一个梦想逐步实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与生活、与世界、与周边人、也包括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当“海水变蓝”,我们或许才看到一个纯净而真实的世界及生活,而这一过程,因人而异,有可能穷尽一生,有可能始终遥望。这是一部温暖,若沉下心能收获感动的作品,用心体会,散漫的内容会聚合到触动心灵的柔软处。当然,散也是它引起争议的部分,而我看到的不足,则是偶尔贾导声音的干扰性介入。结尾,梁鸿教儿子家乡话的段落,集合了趣、暖、爱、成长、告别、离去、丢失……太多的情愫,留下悠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