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同学麦娜丝吗?

标签:
娱乐影评同学麦娜丝中国台湾社会 |
分类: 电影院 |

2017年,有一部电影被称为年度华语最佳影片,它就是中国台湾地区导演黄信尧执导的《大佛普拉斯》,在当年的电影金马奖上,黄导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新导演两项奖励。该片是黄导的剧情长片处女作,却不是他的电影处女作,在此之前,他已经在纪录片领域屡获荣誉,《大佛普拉斯》的前身短片《大佛》也曾获得金马奖最佳原创短片的提名。疫情中的2020年,黄导推出片名仍是5个字的新片《同学麦娜丝》,水准稳定,再获好评,得到金马奖9项提名,最终拿下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美术设计两奖,并获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可能是长期在纪录片领域浸染的缘故,坚持自己编写剧本的黄导在题材选择上是紧贴现实生活的,与《大佛普拉斯》相比,这部《同学麦娜丝》更加生活化,以四位高中同学的生活为切入点,将台湾地区社会百态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个中的酸甜苦辣,海峡这边的我们没有理解的障碍,海峡对面的台湾同胞更能够感同身受,这也是它在金马奖上得到观众投票认可的最扎实基础。与上一部影片采用黑白摄影的处理不同,本片回归了彩色摄影,画幅也变为正常的宽画幅,而且,黄导作为第五个同学的存在,还担当了“说书人”的角色,其自嘲式的出场方式也给这部现实影片注入了幽默的成分。
片中的四位主人公皆人近中年,各自为生活奔波,昔日梦想在现实的磨砺中变得模糊和变形,不得不忍受着生活中的各种冷嘲热讽,委屈求全,彼此的定期相聚既是排解内心郁闷的出口,也是隐隐输出彼此支持与关心的机会。“麦娜丝”是片中一个真实的人物——学校昔日的校花,如今沦落为出租屋里的暗娼,同时,这一人物所折射的也是他们彼此眼中的对方或内心里的自己,谁又不是在生活的风尘里苦苦挣扎的小人物。他们都想着打破惯性带来的迷惘,可是机会又似乎一次次擦肩而过,越离越远。在黄信尧的镜头中,除了对小人物艰辛的同情,便是对政客丑行的痛批,这一点在人物命运的发展中都有体现。
一次偶发事件,让做着导演梦的添仔被某政党选中,充当起竞选民意代表的傀儡,不明就里的他认真投入竞选,却“近墨者黑”地沾染上政客的毛病,将同学情一点点放轻,甚至把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都当成了可利用的竞选工具,四个人的感情逐渐产生间隙。最懦弱的罐头,一直暗恋麦娜丝,可是当她将其视为客人时,一种绝望令他接近崩溃。结巴但善良的闭结安于拮据而安稳的生活,甚至还得到一份稳定爱情的青睐,就在幸福之中,他却被认错人的报仇者误杀,一切终止。看尽了所有的无常,为工作始终忍受同学上司日常奚落的电风终于觉醒,放弃了战战兢兢维护的职位。是呀,如果没了尊严,生活的意义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