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影评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三次战争法国 |
分类: 电影院 |

虽然,总会诟病法国电影中人物的话唠,但是无意识地,还会在选片时倾向于法国电影。所以,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我观看的12部影片来自11个国家,唯一的重复便出现在法国电影的身上,这第二部法国电影就是今天介绍的《第三次战争》,由80后导演约翰·阿洛伊指导,不过,导演不是法国人,来自邻国意大利,影片也获得了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提名。在欧洲,创作团队成员的多国性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这部新片是以当下法国动荡的社会环境及“黄背心运动”为背景的。该运动开始于2018年11月17日,起因是抗议政府提高燃油税,首日有超过25万人走上街头示威,随后,运动与反对教育改革、抗议提高大学选拔门槛及上调外国学生学费的诉求相叠加,引发了50年来巴黎最大规模的骚乱。抗议活动持续一年多,不但扩散到多个法国城市,还蔓延到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更远的以色列和加拿大等国,导致严重的暴力冲突,对当地经济造成极大的冲击。
影片主人公Leo是一名部队的新兵,其所在部队执行的任务是在巴黎街头开展反恐巡逻,发现恐怖活动的线索并进行及时处置,但是部队对他们有一条明确的纪律要求,绝对不可越界插手由警察负责的治安问题,所以,面对越来越多的街头骚乱,甚至是一些突发的治安事件,他们也只能在一旁观望。Leo生长在一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中,酗酒的母亲让他把入伍当作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但周遭日益恶化的社会环境让他的内心不断累积着紧张和焦虑。
这是一部大部分时间里故事平淡,结尾时走向高潮的影片。Leo的心理紧张终于在一次越界的追捕中被激发出来,在与嫌犯的对峙中,他内心的恐惧转化为自己和同伴生命被威胁的妄想,就在女上司及时赶来即将缓解他的焦虑之时,一个偶然的动作,令他被同样紧张的警察误以为要枪击嫌犯而将其一击毙命。这一悲剧性结局,痛彻地揭示了在社会矛盾复杂而突出的情况下,人与人的关系进入到一种何等紧张的失去信任的状态。虽然影片结尾深刻而直击人心,但在故事构造的过程中,纳入了太多的社会问题,反而削弱了主线的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