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谈闲话
指谈闲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687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化院里的人性黑洞

(2020-09-17 06:00:43)
标签:

娱乐

影评

感化院

德国

真实历史

分类: 电影院
感化院里的人性黑洞

 

一场疫情,将北京国际电影节分成了春季线上展映和夏季线上线下展映两个段落。我感觉,线上展映更多的是一个噱头,播放影片以爱奇艺本有的片源为主,间或夹杂几部单独付费或只映一场的新片。春季时,我只看了一部;夏季里,总希望可以多几部观赏。德国影片《感化院》,应该是出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片名单中的,时间的取舍,当时让我做了放弃,这一次线上如愿。

这部拍摄于2015年的影片,取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真实事件,影片也回到了曾经作为感化院的弗莱斯塔特实地拍摄。天主教会的感化院,被认为是德国最严苛的矫正问题青少年行为的场所,但从影片的呈现不难发现,这又是一场假借宗教之名违反人性的所为。这些顽皮少年,在准军事化的管治下,不但承受着与其饮食不相称的繁重劳动,还要在思想上抹去所有个性,保持高度的服从,稍有违规便要接受各种体罚与精神折磨。

感化院里的人性黑洞

小主人公沃尔夫冈因为恋母情结和不服管教,被继父送进了感化院。第一次照面,舍监给他的感觉是十分理解和体谅孩子们,但是,没过多久,他就认识到了感化院的残酷现实以及舍监本人的虚伪无耻。倔强的沃尔夫冈选择了一次次的反抗与一次次的逃跑,而一次次失败后的惩罚也不断升级。尽管,残忍的院方用连坐方式把矛盾转嫁给无辜的孩子们,令其成为惩罚违规者的帮凶,以制造更巩固的服从氛围,可是,不屈服的沃尔夫冈还是赢得了伙伴们的心,并最终将反抗的意志传递给伙伴们。

最坚强与最清醒的沃尔夫冈无疑是搅动感化院的一条鲶鱼。可是,就在小伙伴们觉醒并重拾勇气之时,沃尔夫冈却选择了放弃逃跑的机会,并在日后变成了帮助舍监的少年头。这一转变无疑是影片最深刻,也是触动人心之处,而造成人物异化的原因不是苦难的威胁,而是爱的丧失,母亲在继父的威胁下把他送回感化院,一同逃跑的黑人孩子安东在被抓回来后自杀而亡,这两件事让他对希望的坚持彻底被打破。影片结束时,继父因事故丧生,沃尔夫冈得以离开感化院,此时,他的内心已被厚厚的绝望之茧包裹。乘着奔驰的列车远离家乡的他,是否还能找回少年该有的模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远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