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民马夫尘肺病之沉痛
标签:
文化影评矿民马夫尘肺病国产纪录片杂谈 |
分类: 电影院 |
在一个越来越重视版权的年代,一位导演却逆势主动提供自己创作影片的资源链接,并呼吁更多的人加以传播,是非常罕见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纪录片导演蒋能杰身上,他强烈推荐的作品是自2010年开始历经8年时间拍摄完成的纪录片《矿民马夫尘肺病》。很多事,我们因为眼界的局限、生活的有限而看不到;有些事,我们因为习以为常或麻木却视而不见,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纪录片都是打破局限与麻木的存在。
在蒋能杰自己的定义中,这部影片完全是一次公益性拍摄,最初的起因很简单,只是想纪录自己家乡的一些人一些事,但日积月累后,这样的纪录逐渐开始有了清晰的主题,依靠光阴的拉长,展现了那些与小矿山开采相关的农民在10年间的起伏乃至命运的改变。片中的主人公,矿民的代表小老板小刘是蒋导的堂弟,马夫的一员蒋美林是他的父亲,尘肺病的牺牲者赵品凤则是他的乡亲,正是这样的亲近关系,使得被拍摄对象可以完全放松,在镜头前呈现一种生活态,也可以将那些合规合法红线外的言行不避讳地表达出来。
这不是一部仅仅表现尘肺病人痛苦经历和多舛命运的影片,尽管这部分内容似乎占据了影片的大半部篇幅。在这十年的光影纪录中,我们从非法小矿山的经营,可以看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农村贫困的存在,是这些朴实的农民冒着与检查者躲猫猫以及矿难和尘肺病的双重风险,忍受风餐露宿乃至生命危险留守山中的大背景,除此以外,还可以看到环境污染、农村医疗、乡村婚姻、儿童教育等诸多问题的点点折射,看到普通中国农民不易的生活。
提到反映问题的作品,很容易听到专揭伤疤、传递负面情绪等批评观点,但是,只要这不是一种扭曲的放大,只是对生活客观的记录,就不必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而放弃真实,放弃睁眼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成就,我们有目共睹,但这并不是可以回避问题的理由。进步的道路还很长,看得到问题所在,才能让进步真正可以达到实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那些痛,不该在暗处默默哭泣,而应该成为激发我们不断去完善与改变的动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