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念助力绝杀慕尼黑

(2019-09-18 06:00:59)
标签:

娱乐

影评

绝杀慕尼黑

俄罗斯

篮球

 信念助力绝杀慕尼黑


在中国举行的篮球世界杯刚刚结束,中国队的成绩十分不理想,想必看着满脸疲倦、双眼充血、失望却无奈的姚明,看着拼尽全力仍单臂难撑结局、强忍泪水的易建联,每一位热血球迷都会心有戚戚焉,感到真真切切的痛。在今年的电影院大银幕上,也曾上演过一部关于热血篮球的电影,来自战斗民族俄罗斯的《绝杀慕尼黑》,在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创下俄罗斯影史票房纪录的电影里,那个创造奇迹的篮球代表队还是苏联队。

这部电影是根据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在当时,美国男篮已经称霸世界篮坛36年而未尝败绩,苏联队的新任教练加兰任却在上任后不久的一次记者招待会后宣称自己的执教目标就是打败美国队。要知道,那还是美苏处于冷战期间最冷的时期,虽然需要一些涨自己志气,灭敌人威风的豪言壮语;但是,体育比赛与隔空喊话不同,最终还是要比赛结果来说话,大话落空无异于自打脸孔,那可是冷战对峙下所无法接受的双重“失败”。

信念助力绝杀慕尼黑

就是在这样压力下和队员的不信任眼光下,加兰任上任了。体育比赛的背后承载着太多的国家荣誉,这在冷战期间更为突出,不过,影片并没有一味拔高这样的立意,而是首先把教练与球队争胜心立在了个人最直接的目标感受基础上,如加兰任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筹钱治病,队员中有的为了在致命疾病发作前证明自己的能力,有的为了冲破限制追求自己的爱情,有的只是为了在单纯的对抗中找到自身价值,等等。这些接地气的小目标汇聚在一起,才让后来的集体荣誉感有了实实在在的动力与信心。

比赛的结果早已世人皆知,但编导在之前对每个人物的挖掘和铺垫,无疑为最后比赛阶段的展现和气氛营造打下了基础,使激烈绝杀部分的还原充满了人物的立体性,毫不空洞。编导应该是十分熟悉篮球比赛特质的,因此在结尾部分镜头节奏的把握上做得十分到位,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带动着观众进入到现场比赛的情景中,达到了一部激动人心的体育影片该有的高潮段落,使观众高昂的情绪得到了该有的宣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