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美术馆

标签:
娱乐影评国家美术馆纪录片弗雷德里克·怀德曼 |
分类: 电影院 |
每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影名单中,我都会给纪录片留出一席之地。今年,我“冒险”选择了一部时长达到3个小时的片子,由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德曼执导的《国家美术馆》。之所以,说是冒险,一是因为时长,二是因为题材,两者都需要观影的我能够沉下心来,耐心欣赏。好在,最后我合格过关,从这部聚焦英国伦敦的国家美术馆的影片中,有了提升般的收获。
当然,在几部纪录片中作选择时,当下所从事的博物馆工作,也是重要的动因,我的确是抱着学习的动机来选择和欣赏此片的。这部影片的节奏和内容都非常“美术馆”——安静、有条不紊、专业、连接人心,这样的镜头语言应该也是非常符合怀德曼的电影特征的。在评论中,他的作品“向来以各种机构为主题,并透过机构里的各种人物,刻划了人与社会、国家间的多样关系。”在这部影片中,他通过美术馆描述了管理者、观众、艺术家、修复师之间的相互关联及互动,揭示了艺术在人类发展与生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在影片中,几条线索同时进行,就如同生活中本来的面目一样,管理中的争议、对观众服务内容的尝试以及美术作品导览者和美术作品修复者的专业都穿插在一起,呈现的是一座美术馆运作中的全面内容。尽管几条线索内容差异很大,但是他们通过美术作品能够有机地连接起来,而且,不同参与者对待美术作品的投入精神,又是在美术馆中最重要的相同要素,这也是美术馆赖以存在的价值所在。
在影片中,最打动我的是那些志愿讲解者的讲解,他们当中既有美术馆的管理人员,也有专业的美术家们,还有美术研究者、老师甚至是爱好者,他们理解作品的角度和水平可能各有差异,但是,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却是一致的。听着他们大段的讲解,真正是一种享受和获得。在他们的讲解中,除了专业的部分,还有对于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和那份由衷的热爱,由此,一幅作品所展现的是一个画面中的历史与生活和一位画家深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