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指谈闲话
指谈闲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687
  • 关注人气:4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眼见凡俗世界心中必是天堂

(2019-07-17 06:00:53)
标签:

娱乐

影评

戛纳电影节

必是天堂

巴勒斯坦

分类: 电影院

 眼见凡俗世界心中必是天堂


入选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必是天堂》,由出生在以色列拿撒勒的伊利亚·苏莱曼执导,他本人属于信仰希腊正教会的阿拉伯家庭,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由法国和巴勒斯坦共同出品的原因。这是一部个人体验色彩十分浓厚的电影,导演在影片中亲自出演一位由其视角展开叙述的寡言的电影人,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糅合在一起,形成影片的故事和画面。

影片由一个宗教仪式开始,但是,严肃而神圣的仪式,却被神父的一个助手的任性而破坏,最终演变成一场小闹剧。这样的开头,多少定义了影片的风格,严肃的水池中盛着幽默的水。苏莱曼所饰演的电影人是影片的绝对叙述者,当然,对于惜言如金他而言,说“叙述”似乎并不完全准确,但所有的画面又都是依循他观察世界的视角而展现,所以有时,他的想象也跳进了现实的画面中。

眼见凡俗世界心中必是天堂

影片一开始,苏莱曼对世界的观察发生在自己的家乡拿撒勒,在这里有一位有趣的不拿自己当外人的邻居,他主动照料起苏莱曼的果园,剪枝、浇水、植苗、收获,这样的喧宾夺主,让本不善于人际交往的苏莱曼更加无所适从。另一位老年邻居,则是沉浸于自己臆想的生活中,停不下来的故事,比苏莱曼还要富于想象。需要安宁创作环境的苏莱曼,在如此喧嚣的干扰下只好游走他乡。

离开拿撒勒,苏莱曼分别去了巴黎和纽约,他一方面,在那里寻求将自己的剧本变为电影的机会,另一方面,又在异乡的陌生中期望找到安心之处。可是,无论是巴黎街头挥之不去的时尚,还是纽约城里草木皆兵的荒唐,都让他在一笑之后,无法安放心情,而剧本的命运也如同它的感受一样。于是,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也许这里才是属于他的天堂。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其中时,并没有了解自己与那个原生空间的关联,而一旦离开,产生距离,有了对比,才明白自己心归何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