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培育了悲惨世界的恶

标签:
娱乐影评悲惨世界法国戛纳电影节 |
分类: 电影院 |
本届电影节期间,本该是观影极佳时段的两个双休日,我都因为出外助学或出差,而不在上海,所以,观影的时间大为萎缩,最终只选择了6部电影。而且,可能是年龄又大一年的缘故,观影场次基本上都选择了18:30的时段,唯一一场23:00开映的本届金爵奖评委会大奖影片,在一番挣扎后,还是选择了放弃、赠友。看来,真是岁月不饶人;不过,明年或许再燃疯狂观影之火,也未可知。
完全是一种没有计划的巧合,在今年选择的6部影片中,竟然有3部是法国出品的电影。如此,我下意识中,对法国片(或扩及至欧洲片)还是情有独钟的。实际上,我也觉得,在电影节上选片,应该首选那些文艺的、小众的、多元化的影片,因为它们在其他途径是不容易看到的。今天介绍的这部《悲惨世界》,也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最终获得评审团大奖。不过,除了片尾的引语,它与雨果的那部名著没有直接的关系。
此片是导演拉德·利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改编自他的同名短片。据导演自己说,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是受到2005年巴黎骚乱的启发,影片也是以法国足球队赢得世界杯后的庆祝活动演变为街头骚乱开始的。不过,导演的视角没有停留在大场面和全景上,而是镜头一转,回到了造成这些的社区基础——巴黎北郊。在这里,体现了法国最现实的社会基础,白人、黑人、吉普赛人、伊斯兰信徒混杂在一起,警察、社区权力者、民间首领、流民之间既互相利用,又为了利益相互冲突。
每个人,或带着自身地位所带来的优越感,或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利益范围所积攒的抗拒力,在一个暴力诸多压力增长的空间内紧张着,一点火星就可能在顷刻间点燃一场暴力冲突。影片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场冲突,如何由内心的歧视与抗拒,一点点被放大、被引燃乃至最后达到失控的相互毁灭的状态。在影片中,编导没有设置绝对的正反角色,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不堪和委屈,他想探讨的不是对与错,而是为何最终大家选择了一个最不应该选择的方向。所以,片尾引用的雨果的那段话,既是编导想要表达的主题——既没有莠草,也没有坏人,只有培育他们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