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何以为家

标签:
娱乐影评何以为家黎巴嫩难民 |
分类: 电影院 |
难民,是战争、贫困、种族冲突的副产品,也似乎是人类告别原始社会后一个无解的难题,近年来,中东及非洲局势的持续恶化,使得难民问题进一步突出,并最终在近几年形成对欧洲社会产生强烈冲击的难民潮。究竟是应该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继续接收难民;还是应该正视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严控难民迁徙,这既是摆在欧洲政客们面前的一道考题,也是具有撕裂社会族群的潜在忧患。在此背景下,一批以难民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顺应而出。
黎巴嫩的合拍影片《迦百农》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去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曾经获得评审团大奖,并跻身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最终提名。今年,该片引进到国内上映时,将原来宗教色彩很重的片名改为国人更容易接受的《何以为家》,也算是符合主题的意译。影片以一名12岁的黎巴嫩男孩赞恩的遭遇作为故事主线,展现了生活在贫民区的黎巴嫩人生活的不堪及文明的沉沦,并以赞恩在离家出走过程中的经历,将生存问题延展到非法移民和难民的群体,直指人类的痛点。
影片中,赞恩是一位因营养不足而身形严重低于同龄人的男孩,他的家庭则陷入到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中。贫困的状态让年幼的赞恩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过早地承担起干活养家的责任,积累起在复杂而混沌的生活中保护自己的经验。最为痛苦的是,他虽已无奈地被动地习惯了生活的给与,但稚嫩的他却不麻木,从来不曾展现笑容的身体里居住的是一个倔强、善良而且不肯服输的灵魂,这也让他的悲剧多了一层与其年龄不符的悲壮色彩。
影片的编导在创作时,做了大量的调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些扎实前期工作,使得影片的叙事语言也介于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真实感极强。而且,片中的主要演员也选用了现实生活中的难民,他们的身份与生活经历让表演变成了真实再现,也更为可信。赞恩的名字本身就是小演员的本名,剧情也融入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不同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因出演本片而和家人一同获得了移民挪威的机会。在为他命运改变而高兴的同时,这一个体问题解决与群体问题无解的反差,或许留下的还是深深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