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过春天

标签:
娱乐影评过春天白雪平遥国际电影展 |
分类: 电影院 |
什么是青春?无敌、美好、残酷……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解读,但有一点恐怕中外的认识都是一致的,青春是一个危险丛生的年龄段。它的危险不单单是外在的,比如,弱小的能力对抗着复杂的社会和强大的成人;更多的,还是内心的激荡与成熟必经的磨砺,破茧而生的过程,让青春的叛逆与家长形成天然的对抗,如若在其中感受不到被尊重、被支持以及安全感,便很容易被外部的“温暖”带偏方向,电影《过春天》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少女佩佩是一名住在深圳、就读在香港的高中生,每天都要往返两地。她的生父是一名香港蓝领,在当地有自己的家庭,她的生母应该是父亲留在内地的“二奶”,每天的时间不是花在麻将桌上,就是在不停地寻找感情寄托的路上。这样的父母,连自己的生活都是穷于应付,更别说去关心本来内心缺失爱与安全感的佩佩,而佩佩内心对父母的失望甚至是鄙视,也在青春期里被无限放大。
于是,闺蜜成了她最重要的感情依靠,两人策划着在高中毕业前一起去日本来一场温泉之旅。为了筹措旅费,佩佩放学后去餐馆打工,在憧憬中辛苦积攒着每一笔收入。一切转折发生在一次过关的偶然事件中,携带走私手机闯关的熟人,在事发后匆匆将赃物塞到了路过的佩佩手里,并事后通知她代为送货。懵懵懂懂的佩佩为此得到了一笔佣金,如此简单易得的收入,促使佩佩主动向对方寻求加入水客的行列,青春开始走入了一条“过春天”(走私客在安全过关后报平安的行话)的冒险之路。
在这部影片里,青春成长的主题背后,是对诸多社会问题的呈现,佩佩的青春没有象牙塔里的自闭,而是在现实的生活里颠簸起伏。或许青春,就是要经历这样一场淬火的过程才能成型,所谓的“过春天”,也有着度过成长风险的含义。结尾的处理,尽管有过审的需要,但经历一劫之后,母女走向和解与关爱的尝试,也未必不真实。这是导演白雪自毕业做了十年家庭主妇后的处女作,在去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上一鸣惊人,连夺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奖,并入选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和多伦多电影节新发现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