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哈姆雷特,昆曲新唱

标签:
文化剧评我哈姆雷特昆曲张军 |
分类: 大剧院 |
在去年的一次讲座上,听主讲嘉宾——昆曲艺术家张军说起他的新作《我,哈姆雷特》,可惜当时时间不凑巧,未能前往剧场观看。今年,于上海纽约大学的讲座中,张军又主讲了这部剧作的创作心得,并现场演绎了几个片断,更为惊喜的是,现场听众还有购买该剧打折剧票的福利,这怎能错过,当然是果断购买。于是,终于在东方艺术中心的歌剧厅与《我,哈姆雷特》相会。
说实话,由于该剧是张军一个人的独角戏,更适合在中剧场的演出,而以前在大英博物馆内的演出尝试,也是一种特别且合适的安排。当然,忽略掉大剧场的因素,这部根植于并忠实于莎翁原作的改编是成功的。虽然,剧中的唱腔是完全按照昆曲的传统创作程式与要求来进行的,但张军以尊重莎翁的态度,除了将唱词及服装作了本土化处理外,没有对这部名作再作任何“戏说”或是改变基本内容的改编,甚至在全剧开头以及重要台词还保留了英文的昆曲念白。尽管,这样的处理会因为观众初识而难免笑场,但这总体上还是善意的反应。
这出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独角戏,对于一人分饰掘墓人、亡灵、奥菲丽亚和哈姆雷特四角儿,在丑、净、旦、生行当之间不断转换的张军而言,既是体力上的考验,更是精力与技艺方面的挑战。我想他在这一前无古人的演出中,既是相当过瘾的,又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虽说艺术无国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昆曲唱腔,也可引起海外观众的共鸣与欣赏,但那些必要的英文台词的保留,还是缩短距离、加速认可所需要的。
张军,一直在继承和推广昆曲的责任上鞭策着自己。他在从艺的早期,也有过一段离开昆曲舞台的迷惘时光。我第一次认识他,就是在一个动漫博览会的表演中,他当时演绎的是边唱边跳的流行歌曲。在那之后,他回归昆曲,便再也没离开过。这些年,他又离开体制“自谋职业”,在保持传统曲目和推陈出新两条路上齐头并进,并在向大众介绍和推广昆曲方面花了大量精力,期望在找回昆曲听众的同时,赋予它更多的活力。尊重传统为前提,尝试创新不离谱,这条道路虽说张军走得艰难,但希望之光已越来越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