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爱上他的已不重要

标签:
娱乐影评谁先爱上他的金马奖同志 |
分类: 电影院 |
2月21日,台湾地区的行政部门出台了一部同性婚姻专门法草案,规定为使得同性别之两人“得为经营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亲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结合关系”,“以达成婚姻自由之平等保护,特制定本法。”这在亚洲地区同性婚姻平权方面先行一步。同样地,在电影创作方面,由于不存在题材限制,近年来在台湾地区出品的影片中,反映同性情感的影片也是越来越多。
在去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评选中,一部同志题材电影《谁先爱上他的》一举得到从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新导演到最佳男女主角和新演员在内的八项大奖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和最佳电影歌曲等三个奖项。在之前的台北电影节上,该片更是囊括了最佳影片和最佳男女主角。这部影片本是一个很狗血的故事,离家的丈夫因癌症病逝,却把全部保险金留给了同性情人,于是,生活拮据的妻子开始声讨“小三”,追索保险赔偿。
但是,编导正确的三观,却消除了一个狗血故事的“血腥”,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什么是爱,什么又是爱的能力的故事,让理解换来了和解。在影片中,妻子刘三莲是以一个被男“小三”夺走家庭和爱的形象出现的,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她最初的歇斯底里和极端行为看上去都是合理的。但是,编导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形象,让故事渐渐离开狗血的情节,让他因叛逆而生的客观,逐渐带着观众看到了“小三”阿杰的真实。
影片并未对现实做任何的道德评判,也没有刻意回答“谁先爱上他”的问题,而是在由表及里的叙事中,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是“恨比较快康复”,还是“爱才能比较快康复”?当伤害来临之时,选择恨,或许是一种本能的应激反应,这不涉及该与不该,好与不好;但是,如同我们从影片中可以感受到的,恨终究是没有出路的,你不放下过往,又何来未来。爱其实并非彼此占有这一种形式,无论是异性、同性、父母子女,最好的爱,是对方能够感受到的关怀与支持,而不是借着爱的名义的彼此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