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春天岁月悠悠

标签:
娱乐文化影评四个春天纪录片杂谈 |
分类: 电影院 |
青年导演陆庆屹用四年的时间记录了自己父母及其家庭的生活,剪辑成一部纪录片《四个春天》,在2018年第12届FIRST青年影展上,该片获得最佳纪录片,在金马奖上也获得最佳纪录片提名。随后,该片好评一路推升,每一次点映都获得影迷的热捧。2019年1月4日起,该片终于进入院线,并被喜爱者立刻预定为2019年第一部十佳影片。
贵州也是片出导演的沃土,《路边野餐》的毕赣、《无名之辈》的饶晓志都生于贵州。本片的导演陆庆屹1973年出生于贵州独山县麻尾镇,他并非电影科班出身,16岁开始北漂,做过足球运动员、酒吧歌手、出版社编辑、摄影师、矿工等多种职业,《四个春天》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动因很简单,就是在一个侯孝贤导演的专访中听到一句话,“想拍电影,你就去拍吧”。
陆家一共三个子女,陆导和哥哥都漂在北京,且没有成家,姐姐独自在沈阳生活,已婚并育有一子,接近成年。据说,此片的成本只有1500元,想必该是陆导一人手持录影机操作所为,镜头中几乎没有其形象,也是旁证。与很多控诉式、揭露式、思辨式的纪录片不同,本片只是如实地记录了一个家庭,特别是两位普普通通的中国父母如常的生活,因为执镜者是自己的儿子和弟弟,家人的表现都非常自然而保持生活的原态,这也是让观众很容易进入镜头中的生活的原因。
在这四年当中,这个家庭也经历了生离死别,但导演的镜头中有依恋和怀念,却没有煽情,两位老人面对生活的豁达、坦然、乐观,对于生活中难免矫情、不少抱怨的我们来说,才是最有触动的。生活中那点滴的美好,如燕子归来筑巢,都能引起他们内心欢愉的共鸣,夫妻吹拉弹唱携手登山,都是满满的欢愉,对比之下,物质更丰富的我们确实丢失了太多发现并享受美的能力。
陆导说,“每个普通家庭都有它的诗意”;陆妈妈说,“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材”。两代人的表述各有不同,但生活基因的传承是接续的,由此,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也都是着力拥抱的。之所以,影片在小范围放映后已获得持续发酵的追捧,恐怕还是应了那句话,“缺啥补啥”,这一家庭,尤其是两位老人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是暗中的光,是闲中的乐,是寻常中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