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里的刀子杀死谁?
标签:
影评娱乐清水里的刀子中国民俗 |
分类: 电影院 |
《清水里的刀子》作为文艺片进入院线,已是影片在获奖后成功的延续。但是,这样一部以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影片,要想在电影院里看到,还是要抢时间的。这自然是因为,它少而又少的排片量和短而又短的档期。影片改编自2001年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作者石舒清的创作源自曾听到的民间传说。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一个贫困回族家庭中,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和儿子按照传统操办着丧事,准备在逝者离开四十天的祭日屠宰牲畜,搭救亡人,并答谢亲友。儿子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认为杀鸡宰羊足矣;但父亲,回顾妻子一生的委屈,执意要宰了家中唯一的耕牛,献上大祭。传说牛是有灵性的,在被宰杀前的饮水缸里能见到将要宰它的那把刀子,这便是片名的来由。
一家人继续精心照料这头耕牛,儿子为其刷洗皮毛,父亲为其招拾苜蓿深夜喂食。可是,在祭日的三天前开始,知悉命运的老牛开始不吃不喝,决意要排空身体里的所有污物,清清白白地等待被屠宰。老牛的所为,让本已对其有感情的父子俩都陷入一种生命与死亡相对立的沉重之中,父亲更是在屠宰日干脆借故离开家,回避了直接面对另一场告别。
影片的拍摄手法如纪录片一般,画面如反映生活的油画般帧帧精致,对于回族的风俗也作了真实的呈现。但是,作为一部电影,它无法完全通过画面转述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刻画,因为一份沉重以及午后的观影效果,加之全片没有任何配乐,除了诵经,日常对话都很少,还是让我有沉闷的观感。所以,我的评价是记录有余,张力不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