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标签:
娱乐影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茨威格 |
分类: 电影院 |
最近,女演员中演而优则导的领头人物徐静蕾的第七部导演作品《绑架者》上档,不过,口碑好像一般,多数人认为徐导相对于这样的动作片、推理片,还是更擅长她转行初期的那类有着文艺气息的作品。但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才是徐导的风格吧,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徐静蕾作品的主题估计还会不断扩展。
借着新作品的宣传效应,我也在智能电视的电影库中,找到了徐导的第二部作品——改编自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的名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同名影片。在当年,这部作品好像是有些口碑胜于票房的情况,虽然获得了2004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以及金鸡奖的几个技术类奖项,但还只是在文艺片圈子中被关注。
改编茨威格的作品并不容易,这一点,徐静蕾自己在《朗读者》节目中接受采访时也有提及。在影片中,故事被移植到中国,并选取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时代变迁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女子在动乱时局中痴恋未果终于失意离世的凄凉经历。全片紧扣片名,用这位女子给痴恋对象的一封信为线索,通过主人公的念白,倒叙了整个故事的过程。顺便提一句,影片对老北平气氛的把握还是到位的。
至于故事,究竟是出弱女子的痴恋悲剧,还是一位新女性对爱情的自主追求,每位观众站在不同的立场,恐怕也有不同的视野。就我个人的观感,倒是从中看出几分《日出》的味道。悲剧性方面,女子始终未能跨出社会的局限,爱而不得回应,爱而难离欢场暧昧,最终郁郁而终;而就女性的觉醒而言,她始终将对爱的追求作为自我的价值去实现,即便难关重重却不放弃追逐的权利,甚至是最后的离世,看似是陪着爱子而去,实则是看清所爱后的真正醒来,此举虽然无奈,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或许也是一种有限空间下的自我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