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除地雷区

(2017-02-21 10:39:47)
标签:

娱乐

奥斯卡

地雷区

最佳外语片

丹麦德国

分类: 电影院

 清除地雷区


聚焦战争中的人性与人类伦理,是电影中常见的题材,而反战也是战争题材电影中一个突出的主题。阐述反战的思想可以有各种角度,比如《血战钢锯岭》中残酷战争与非暴力信仰的强烈对比;比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前方生死存亡与后方娱乐逐利的矛盾冲突。而丹麦与德国合拍的电影《地雷区》,则从战后阵痛期的角度,通过仇恨与宽恕的脚力来表达对反战的思考,战争终归没有胜利者。

影片故事的背景是真实的,二战结束后,丹麦将2000多名德国战俘派往海岸线,人工清除战争时期纳粹留下的地雷。战火虽然熄灭,交战以及占领与被占领时期留下的仇恨非但没有消除,反而因为胜负关系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强弱位置,而进入一个反转阶段。昔日跋扈的德国军人在仇恨的丹麦军人面前变得忍气吞声,后者复仇的行为从精神的羞辱、肉体的惩罚,到食品的短缺,直至生命的代价,无处不在。

清除地雷区

负责排雷小分队的卡尔中士也是一位对纳粹军人怀有无比仇恨,毫不留情的“复仇者”,对参与排雷的战俘动则训斥、体罚,对他们缺少食物的状况也视而不见。然而,他并非一位被战火烧尽所有善良人性的人,当地雷一次次夺取这些少年兵的生命,他坚硬的内心开始融化,也认识到这些被纳粹裹挟到异国战场上的年轻人,同样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除了现实的地雷区,人们的心中何尝没有一块需要自我清楚的雷区。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南非图图主教的那本著作《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当然,宽恕的前提是对错误与罪恶真相的承认与赎罪,而在此基础上,宽恕也不仅仅是对加害者的简单宽容,实际上,更是受害者自身的自我救赎,是卸下历史的包袱许给自己,也许给身边的世界一个走向美好的未来。冤冤相报,人类只有走向人间地狱,陷入无解的死循环。历史上,那2000多名参与扫雷的德国战俘,有一半死伤于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