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发生了什么

(2016-11-22 08:55:06)
标签:

李安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反战

120帧

影评

分类: 电影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发生了什么


最早关注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好像还是去年在复旦校友群里的事,一位校友所在的知名企业参与了该片的投资。在后来的成片中,那个好莱坞经纪人有一句台词,大意是如果在美国筹不到资金,甚至可以去中国找投资,或许,有中国资金的参与,包括在片头露面的博纳影业,才是这句台词的由来。在片中,这句台词有喜剧效果;在现实中,这却是中国资本的成长结果。

在表面上看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过于平实、缺乏起伏与强烈戏剧冲突的作品,一如其导演李安不温不火的性格。但是实质上,在李安看似过于冷静的镜头里,反映出的是一个社会如何看待战争英雄的现实,是美国社会的复杂与撕裂,是人性在私心驱动下的冷酷无情。李安通过此片所表达的反战思考,也如他的性格一样,静水深流。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发生了什么

片中的比利·林恩并不是一位“根红苗正”的爱国英雄,他之所以成为英雄,也如他当初成为军人一样,完全出于对身边人的爱。当初,他为了保护姐姐而闯祸,只好以参军的方式来免除惩罚。到了战区,他苦闷、迷惘,在他的两任班长开导下,才找回自我与价值,因此,当老班长遇险,他才会本能地冲上去冒死抢救战友。

在和平的社会里,比利·林恩的行为是“英雄壮举”,而在他的内心与此相连的,却是老班长及敌人生命被剥夺的带血记忆。当媒体、大众、商人们一次次或为了吸人眼球,或为了商业利益,或为了宣泄情绪,而逼着比利·林恩及其战友们回到那本不愿回忆的惨痛时刻,甚至被利用、被羞辱、被嘲笑、被轻视、被过河拆桥时,他们突然发现,这场看似娱乐而荣耀的橄榄球赛事中场表演,已然变成捍卫自我的另一个战场,与之相比,那充满炮火硝烟的战场反而更加简单一些、容易适应一些。

李安让比利·林恩用放弃以心理障碍原因退伍的机会而重返战场的行为来表达反战的主题,是一种看似另类的深刻。近几年,李安一直在尝试银幕效果与摄影技术的创新,但是,如果我们此次关注的止于120帧的画面效果,那便辜负了一个从未放弃人文关怀、人性分析与社会思考的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李安还是拍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的那个李安,只不过他的视野从他所属的民族与文化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