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西北(3)

(2016-03-04 06:00:17)
标签:

旅游

额济纳

策克口岸

居延海

老子

分类: 旅行社

 

929日下午,继续在额济纳境内的行程,午饭过后,赶往策克口岸。该口岸位于中蒙边界,与其它口岸一样,国门和界碑是最大的看点,走马观花用在这里是最贴切的。这是一处公路口岸,站在界碑的中国一侧,很清楚地看到蒙古国边民的面包车经过渡地带,来往于中蒙两国。那些胖乎乎、底盘很高的面包车在国人看来应该有复古的味道,一道边境,似乎分割了两个时代,甚至是两个世纪,发展的先进与后进不言而喻。

在口岸的大院里,有一处中蒙边贸集市,两国商贩在这里一同做着生意。蒙古国商贩主要出售各种奶、肉制品,皮毛制品及糖果,产地不仅来自于蒙古国,还有一部分产自俄罗斯。这里的蒙古国商贩完全不会汉语,与他们交流只能用计算器来进行,这让我想起了北京的秀水街和上海的科技馆服装市场。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背景]

    中国策克口岸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距额济纳旗府达来呼布镇77公里,东距巴盟甘其毛道口岸800km,西距新疆老爷庙口岸1200km,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对应。对外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五个畜产品、矿产品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是内蒙古、陕、甘、宁、青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同时也是内蒙古第三大口岸。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77107.htm)

 

策克口岸只是一处穿插景点,当天下午的重头戏是居延海。这一内陆湖泊有东西两处,西海200多平方公里,1962年干涸;东海70多平方公里,1992年干涸,被认为是沙尘暴的源头。湖泊的干涸原因,有气候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上游建坝蓄水的断流作用。1996年开始,按照国家的要求,上游开闸防水。至2002年,恢复30多平方公里的海子面貌。

居延海,又称苏泊淖尔,是发源于贺兰山之黑水河的归宿地。在此,黑水河又称额济纳河。众人皆知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中的弱水,说的就是黑水河。目前,这一景点的开发还算有度,除了岸上部分建有宿营地和商业性的蒙古风情园外,水上部分仅开辟了游船项目,还没有闹哄哄的感觉。和次日游览的胡杨林景区一样,这里的旅游项目采取了外包的方式,基本上是来自于北京的户外运动公司与当地合作,在集中的胡杨林观赏期内共同经营。真心希望这恢复不易的水域能够得到每一位经营者和来此观光游客的爱护,不要让它再重蹈沙尘之源的覆辙。

如今的居延海,芦苇遍地,鸥鸟翻飞,甚是美丽。游览那日的下午,天空彻底放晴,空气明澈,水天一色,风景如画。沿着木栈桥来到开阔的水面,可近距离地与鸥鸟晤面,不发声响,静静观赏这自然的精灵,见其立于桥栏小憩,见其游于水间安宁,见其翔于空中自在。再沿着木栈桥深入芦苇荡,又完全没入这丛丛芦花之中,忘了时间,放了空间,只是随心而行,惬意满足。

除了美丽的风光,居延海还是老子留下《道德经》,驾牛西去,没沙成仙的地方。流沙仙踪,也成了这里一景,老子骑牛的雕塑也成了这里的标志。由于时间的限制,无法再任性地走遍湖边的栈桥,只留下几多羡慕给那肆意生长的芦苇与傲骄的鸥鸟。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一路向西北(3)

[背景]

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额济纳河)的尾闾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800余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现称天鹅湖。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

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居延是西夏语,为流动的沙漠之意。此湖后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西湖名嘎顺诺尔,亦称嘎顺湖,蒙古语意为苦海,即西居延海。东湖名苏古诺尔,也称苏古湖,蒙古语意为苔草湖,即东居延海。为保护居延海绿洲,国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717日,黑河水首次流入东居延海;2003924日,首次流入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

说到西居延海,由于一位大名鼎鼎的中国哲学家老子曾在这里得道成仙,从而使居延海的地位更为凸现。传说老子出关前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让后人品味不已。最后化身入海,踪迹不见。老子出函谷关以后,去了哪?有许许多多的传说,但是在居延海得道成仙的传说确是有史可查的。那就是居延海,后人就称这个地方是流沙仙踪。居延海已几尽干枯,后人连凭吊的地方都找不到,也许这正是老子化仙而去的初衷——踪迹全无。既然他已得道成仙了,当然也就不在乎有没有后人凭吊的问题了。

成吉思汗发兵西夏,饮马黑河,鞭指居延,无往而不胜的蒙古大军却在这里遭到了严重的阻击,讨伐西夏久攻不下,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最后竟因积劳成疾,以致在归途中病发身亡。

马可波罗,这位国际主义的战士,也是随着西域王国向中国进贡的驼队来到中国的。据说,在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居延海。从蒙古大漠中走来,突然看到一片蓝天碧水、芳草茵茵的所在,会是多么的令人惊喜啊!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就有一段他到达居延海后的描述。

到了明朝,居延地区对中原的影响日益减少,居延的古城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期间消失的,最为著名的就是明朝将军冯胜对黑城首将哈日巴特尔的战斗。冯胜遇到了守城将士的顽强抵抗,最后他采用了阻断黑河流水,黑城军民失去了水源供给,军心大乱,黑城不攻自破。

曾经担任过成吉思汗护卫军的土尔扈特人是居延地区至今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元朝灭亡后,这个部落曾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清朝乾隆时期,16万人土尔扈特人开始克服重重阻挡,不远千里回归故土。进入额济纳河流域,在居延绿洲定居至今。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7711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