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浓缩的精彩:熊的故事&口吃

标签:
奥斯卡影评娱乐熊的故事口吃 |
分类: 电影院 |
很少看奥斯卡的获奖短片,感谢微信与微博以及使用它们的朋友,让我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在短短的十分钟和十三分钟时间里,欣赏到刚刚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熊的故事》和最佳真人短片的《口吃》。
这部《熊的故事》被称为动画版的《肖申克的救赎》,但实际上,两者所表达的内涵大相径庭。后者完全是一次个人的救赎,前者则包含着一个民族曾经历的广泛悲苦。这部小动画片是一部智利导演的作品,它以该国最黑暗的军人独裁统治为背景,以“马戏团”暗喻军人体制,反思了那一时期对于平民家庭的摧残,对人性的压抑。在影片中,生死别离已经是主人公无法抹去的人生遭遇,它那借助戏中戏所实现的逃脱,仅是承受现实之痛后的美好希望与生存动力。
《口吃》的剧情很简单,符合微电影的体例,讲述了通过社交网络认识的两位身处异地年轻人的交往经历。男主人公因为严重的口吃,而在女主人公来到伦敦提出见面后变得异常焦虑,渴望相识六个月后的初次见面与担心对方嫌弃其口吃毛病的两种心态交织在一起,令他无从选择,甚至想要逃避。然而,当他最终决定不要错过这一机会而去赴约时,才发现,之前的顾虑是如此的没有必要。导演对影片节奏的把握值得称道,很好地衬托了主题。面对,或许有失去的可能;逃避,则注定不会得到,道理就这么简单。
短片,总是年轻编导必经的起点。一部十多分钟的作品,在长片中可能只是一个桥段的篇幅,但作为一部完整的短篇而言,它同样需要“五脏俱全”。《熊的故事》的动画制作相当精致,对质感及光线的表达体现了足够的技术水准,故事短小但完整,有小中见大之功效。《口吃》的剧情相对简单,但编导用剪辑节奏很好地呈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让一个老套的故事给人以新的感受与心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