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恶》不是我的菜。在我的观感里,这部反映上个世纪60年代的影片,有点类似于去年的《美国骗局》,故事虚实结合,情节繁杂而琐碎,人物光怪陆离、行色匆匆、对话连篇,风格上带着些黑色幽默,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对美国文化背景的了解,观看时一定会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不幸的是,我就是如此。
那就先撇开电影本身,说说不相干的元素吧。在本届奥斯卡的提名影片中,有很多部的时长都在2个半小时左右,这与国内90分钟的时长相比,可是大大超时了。按照国内的做法,这样的情况下,出于多排片的考虑,院线会倒逼片商,或是牺牲叙事压缩片长,或是注水后将一部电影抻成两部。无论是哪种情况,损失的都是创作本身。
说完片长,再说说题材。纵观奥斯卡提名名单,题材种类之丰富真是没得说,除了好莱坞商业大片以外,人物传记片、事件重现片、文艺片等等,均有一席之地,而且票房也未必随之“很文艺”。这一方面说明,美国的电影观众是多层次的,有文化追求的,也说明电影的创作者以及院线也不完全是唯利是图的。反观国内的影片,基本上就是一端是商业片,一端是主旋律,意识与利益分别照看着它们,观众也是推波助澜的角色吧。
回到《性本恶》,本片的主演杰昆•菲尼克斯大有在艺术片领域出头之势,此前的《大师》和《她》已经显露了这一趋势,在这部作品中,他又把一个带着点颓废态、嬉皮风格的私人侦探,做了很好的诠释。据说,影片改编自一部被称为很难电影化的小说,所以,旁白的运用可能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可是,即便如此,主人公幻觉与现实的相互交织与转换,还是让我挺晕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