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60年代末生人,我是看着样板戏长大的一代,那时没有流行歌曲,但八个样板戏的唱段,多少都能哼上两句,小朋友玩过家家时,也会用各种身边的物件扮上,演两出自己的“小样板戏”。就比如,披上床单,戴上棉帽,唱一曲打虎上山,对两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问两句为什么脸红、脸黄的黑话。
所以,当听说徐克将要改编《智取威虎山》时,心中多少都有疑问。而且,听说这是一部加入了飞机、大炮的3D影片,更是担心,一部大银幕的神剧是否就此诞生。借着影片上映后的好口碑,我决定走进电影院。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徐家汇的两家影院该片全部爆满,只好马上改方向,选择新衡山电影院那超大的一号厅,算是顺顺当当地看到了。
徐克的改编很讨巧,也很有野心,他利用韩庚所饰演的解放军后代作首尾出场,并嫁接进去昔日样板戏的电影片段,一下子就达到了老少通吃的目的。年轻人看场面、听故事,中年以上观众怀怀旧、尝尝新,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观赏点,一部商业大片也便是成功了。
影片的成功,自然是因为原著厚实的底子,讲述了一个孤胆英雄闯匪窝的精彩故事。徐克的改编,自然加入了当今观众习惯欣赏的视觉效果,使之彻底有别于当年朴素的《林海雪原》。但同时,新元素的注入也是适度的,有控制的,这才是不至于让该片过度任性的闸门。此外,徐克在演员的选择与使用上,也是成功的,无论偶像,还是实力,都符合了影片表达的需要。有评论说,此片失去了徐克的风格。对此,我倒是持异议,一个导演可以有其风格,但这一风格首先还是要符合题材与内容,如果他老人家把《智取威虎山》拍出《新龙门客栈》的味道,那还真是没法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