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去伤痛的思考
(2015-01-06 09:48:38)
标签:
杂谈外滩踩踏事件思考 |
分类: 红茶坊 |
元旦的早晨,尚在补觉的我,被电话叫醒,一条令人震惊而又伤痛的消息传来,就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前夕,外滩发生了踩踏事件,36条年轻的生命留在了2014年。
听到这一消息,我的脑子有点蒙,为什么?
大半天的时间,都在和同事们联系,统计、排查单位员工的情况。终于,在7、8个小时后,得到了全员平安的结果,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此时,才开始逐一关注微信上的信息,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真相,或许是永远都不会达到的,但努力接近真相的态度是可以有的。质疑、批判,是除了痛惜与哀伤以外,在自媒体中最多见的声音。对于一次人为的事件,这些都是需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最直观的感受渐渐冷却,我们能否找到那努力接近真相的方向,才是回归理性最需要的。否则,该负责的会逃脱承担,不该担责的反而成了替罪羔羊。
对于日后的追责,我最担心的不是有没有人承担责任,而是恰当与否的问题。如今,追责往往在必须之下成了一个必经的形式,惩戒在一边倒的舆论之下演变为为了追责而追责,全然忘了追责的目的以及接近真相的意义。似乎处理了几个人,就可以终结了。
踩踏这样的突发事件,肯定有管理上的问题,如果,还能像前两年一样,严格人流的控制,事情可能也不会如此不堪。但是,结果无法用时间的倒流来挽回,而只能用痛并醒着的态度去避免再次发生。如同任何事都是因果的聚集与发展一样,这一次踩踏事件也有着各种疏忽之因的堆积。
我们不能指责那所有向往外滩跨年的人群,清教徒式的压制欲望与快乐,是与人性相悖的;我们也不能指责那所在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与汹涌的人潮对比,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我们或许也不能指责那些在特别时刻出现的拥挤,因为人们对未知的恐惧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可以探讨如何达到人流聚集的安全疏散,可以探讨如何事先保证预留必要的安全通道或空间,可以探讨如何识别危险的存在与避免。快乐,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是真正的快乐,才不会导致乐极生悲。
这次事件,对于一个人口不断膨胀的大都市,提出了严峻的管理课题。不过,在自媒体疯转的帖子中,也有许多不和谐的声音,除了广电总局式的禁娱说,泛道德式的素质说,还有一种最令我反感的限制人口说。从表面上看,限制人口的理由冠冕堂皇,很有欺骗性,用所谓的门槛来限制人口规模和提高人口素质;但实际上,它反映的不过是上海人或新上海人对自己既得利益的狭隘守护。人为的限制,只能使这个城市彻底失去活力,失去海纳百川的性格与胸怀,更何况,该给这个城市怎样的门槛?这里不仅仅需要所谓的白领精英,这里还需要为运转这个城市所不可缺少的卖菜人、清洁工、早点摊主、快递员、钟点工、建筑者……,等等,他们不该在你需要时就存在,在你面对恐慌时就承受指责。
这个国家的公平,这个城市的公平,绝对不是建立在各种限制的基础之上的。我是名上海人,我也是一名内蒙古人,说到底,我是名中国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幅员辽阔而呈现阶梯式发展的国度必经的痛苦,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让不同的地域拥有更多的机会公平,让不同的地域拥有更鲜明的特色以及欣赏这些特色的多元眼光,这个国家才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国度。
今天,是那36条生命的头七祭日,再次祈祷他们一路走好,也祈愿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