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电影杂志《电影手册》,是电影理论与评论家安德烈•巴赞于1950年创办的。本着始终如一的批评态度,该杂志与电影业只重浮华、商业性、依赖大制作和明星获利的作法格格不入,以推崇“作者电影”为特点,倡导年轻的电影人拍摄直面生活、朴实无华的写实作品。而该杂志每年推出的十佳影片名单,也同样坚持了其独立、写实的品味。在2013年的十佳名单上,法国影片《湖畔的陌生人》占据头名,其余上榜影片依次为《春假》(美国)、《阿黛尔的生活》(法国)、《地心引力》(美国)、《天注定》(中国)、《林肯》(美国)、《嫉妒》(法国)、《惠媛》(韩国)、《午夜狂欢》(法国)、《索尔菲雷诺之战》(法国)。
《湖畔的陌生人》,是一部以同志为主人公的、有着悬疑惊悚风格的影片,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同志题材影片的棕榈大奖,并在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获得最佳导演奖。该片尺度颇大,虽然镜头十分单调,仅限于法国一个郊外湖畔的同志聚会地:但是,导演将情欲与谋杀相交织的情节调度得张弛有度,丝毫没有拖沓及沉闷的感觉。有评论说,这是极简版的希区柯克,也是黑色版的侯麦。
影片有三个主要人物,寻觅情欲对象的英俊男子弗兰克,远离人群安静旁观一切的肥胖男子亨利,惹人注目的健美男子迈克尔。亨利显然不是弗兰克追逐的目标,但是,他置身于情欲之外的独处,却给了弗兰克最轻松的交流与提示,他的生活也许是平淡的,还带着几分压抑,但却是安全的,持久的。相对应,迈克尔则是危险与情欲的双重化身,身边的世界与人物都必须服从于他的私欲,即便如此,他还是如同一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撒旦,令弗兰克对其欲罢不能。
弗兰克对于情欲有着主动的追求,不甘于生活的贫乏与寂寞。也正是在情欲的驱动下,他明明看到迈克尔的危险所在,依然如飞蛾扑火一般去趋近他。影片结尾时,黑暗的画面中,弗兰克那三声对迈克尔的呼唤,留下人物命运的深深悬念,也触动观众的内心,唤起深深的思考。那静静的湖水,似乎就是各种欲望的象征,虽然看似平静,但却具有吞噬生命的潜在可能。诱惑,无时不在,你在其中沉沦,还是脱身上岸,唯有对于欲望的把控能力可以回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