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里换了电视,已用了11年的东芝彩电下岗,换为一台海信牌的Smart 4K电视。这款智能电视不错,自带很多节目库,可变被动地看电视为主动地挑选节目。而且,其电影库里虽然多为商业片,但也不时会有一些惊喜,发现一些小众的电影,比如前两天介绍的两部影片,再比如今天介绍的日本影片《如父如子》。
这部日本家庭伦理片,由是枝裕和导演,资深的日剧帅哥福山雅治担当主演。一年之前,该片入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最终一举获得评委会奖,而影片放映后的观众长时间掌声,或许对主创人员来说,是更大的褒奖,因为观众的认可才是创作的动力与最好回馈。获奖与口碑说明,尽管人类因地域、语言、种族、宗教等有各种分别,但很多情感仍是共通的,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影片讲述了一个放在谁身上都会异常揪心而难以选择的故事,某医院告诉两个家庭,由于护士当年的恶意所为,他们已6岁的儿子实际上是对方的血脉。晴天霹雳之后,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选择继续抚养现在的孩子,还是认回自己的亲生骨肉。一面是血浓于水,一面是6年的朝夕相伴,父母之心就这么被生生地撕裂,无论选择哪一半,都会留下另一半的伤心与遗憾。
福山雅治在片中扮演了一位不苟言笑的工作狂父亲,儿子在这样一个城市中产家庭中成长,受到严格的规矩约束,独子的状况更加令孩子内向许多,父子关系多少有些生疏。而其亲生子所在的家庭,是位于乡下小镇上的一个普通市民之家,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但父母与三个孩子其乐融融,相对是一种“放养”的状态。环境、条件、特别是价值观与生活观方面的差异,令两个家庭,尤其是两位父亲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产生诸多的矛盾,甚至是对立。
为了让两个孩子逐渐熟悉亲生父母及其家庭,两家人开始组织家庭定期聚会,接着,又互换孩子到对方家度周末,直至最后把抚养了6年的孩子还给亲生父母,迎回自己的亲生骨肉。6年的时光,不是一句血浓于水就能够轻易抹去的。而在与对方家庭的交往中,中产家庭的父亲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观以及父子关系的经营,也终于明白,在家庭与生命中,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部分。
家庭伦理片,一直是日本电影界不可或缺的主题,也是其最得心应手的创作领域,乃至于作为国际主要电影节之一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也一直十分推崇这样题材的文艺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