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节1:哀叹

标签:
哀叹俊斯·琼森德国瑞典上海国际电影节 |
分类: 电影院 |
我来上海的年头,如果算上1993年在复旦复习考研的那个冬天,正好和上海国际电影节同龄。想当年,在资讯并不发达的年代,在学校读研的我,曾骑着单车,从上海的东北角,“深入”市区寻找电影节的指定影院,也寻找自己喜爱的电影。我记得,与《重庆森林》的首遇,就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而也曾经,把越南电影《野芦苇》乌龙为法国同名电影,带着相信我的同学在电影院里郁闷了近两个小时。
后来,随着盗版碟的日渐丰富以及各种其他原因,近在身边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渐渐演变为电视转播中的开、闭幕式。今年,终于又有机会走进电影院,走进电影节的观片氛围。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观片又成了一个连续的节日。第一部影片,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影片《哀叹》,许是自己刚从德国出差回来的原因吧。
当天,正赶上该片的观众见面会,年仅33岁的瑞典籍导演俊斯·琼森,就站在影厅门口,默默迎候着每一位前来观影的观众。他高高的个子,瘦弱的身材,头戴一顶小红帽,立在那里,似乎略微有些紧张。此片是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也是他的毕业作品,曾获德国电影新人奖。在开演前的见面会上琼森表示,因为青年人自杀行为的普遍而选择了这一主题,但他并没有强加给观众任何价值判断,而是希望观众通过影片可以自己找到内心的契合点。
全片采用了静态拍摄和纪录摄影手法,流淌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虽然,影片涉及自杀这一沉重的生活主题,但是片中的情感流动始终是淡淡的,收敛的,有一种逐渐渗入观众内心的效果。全片围绕自杀者的母亲展开镜头,用她与身边人对此从回避到面对的过程,展现了自杀问题对于亲朋所带来的伤害。影片结局没有一个概念式的结论,但在这个开放式的设计中,分明读得出主人公心结的化解,而这不正是最重要的吗?
琼森在影片开映后,就摸黑一个人坐到了影院的最后一排,和观众一起重温了自己的作品,或许也体验着观众的反应;而影片结束时,他又一个人默默地离开影院。这是一位对于生活有着切身感触与独立思考的年轻导演,期待他的未来作品。
【背景】
中文名:哀叹
英文名:LAMENTO
制片地和国家:德国
(转自: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官网,http://www.sif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