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的爱情太虚幻,当代的青春爱情故事更接地气。在经历了年初“致青春”般的集体怀旧潮之后,暑期的大银幕上,连续上映了几部现在时的、以高考考生为主人公的青春片,《初恋未满》便是其中一部。其实,在欧美的银幕上,青春片都是历久不衰的主题,而在大陆,这样的题材还只是开始,处于尝试的阶段。
今年,感谢微信的横空出世,从春节开始,30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20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陆陆续续地通过微信的关联重新聚集在一个虚拟的“教室”——微信群里。于是,分隔在天南海北的我们,经由微信很快就消融了多年未见的陌生感,在回忆学生时代共同经历的同时,也在一份纯纯的同学情中,感受着身处的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日益淡漠的关爱,重拾温暖。
《初恋未满》的时代背景是1997年,那一年,我硕士毕业,距离我的高中毕业已过去整整11年。虽然,时间上有着十年代沟,但是,对于片中的那些因荷尔蒙过剩而生的叛逆,那些对梦想的追逐渴望,那些懵懵懂懂的爱情萌芽,那些无比珍重的青春友情,都是那么得熟悉,那么得弦动我心,那么得令人生出好想回到那些时光中的冲动。
在那样情窦初开的年纪,爱情总好像既难以抑制,又羞于见光,甚至还会莫名其妙地对友情形成威胁式的“背叛”,于是,各种冲突,各种遗憾,甚至各种危险,都在毫无经验的遇到中暗流涌动,在忐忐忑忑间,磕磕碰碰地向前漂流。回顾当年,庆幸遇到了开明的父母、负责的老师、珍重至今的同学,让一个危险的年龄安然度过,并有着许多轻松的回忆供现在消遣和保存。
《初恋未满》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在冲动与萌动间长大成人的故事。这样的影片,需要年轻的导演,技巧上虽不完美,却契合成长故事本身的缺憾。本片导演刘娟,是一位从纪录片第一次转往长故事片领域的新导演,而这部影片的诞生还得受益于天王刘德华,正是他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为刘娟这样的菜鸟提供了起步的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