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银幕上,流行“怀旧”和“致青春”,这样的风气似乎也“传染”到了大洋彼岸。这不,许多部经典影片借着转3D技术,重新回到银幕,对年轻人来说是新鲜的相遇,对步入中年的我们来说,就是熟悉中带着点陌生的重逢。这样的重逢,去年有《泰坦尼克号》,今年的八月则是《侏罗纪公园》。
1993年,当普通版的《侏罗纪公园》诞生时,我还在内蒙古工作,正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第二年,等到该片的录影带在大陆滞后流传时,我已经来到上海读研。而时隔20年,在银幕上重新观赏3D版的《侏罗纪公园》时,一同走进电影院的已经是一家三口,而且,前青春期的大头儿子还要分头就坐。一部电影,不经意间映证了岁月的脚步。
当年的《侏罗纪公园》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模型特效技术的运用突破,让那一只只如栩如生的恐龙,把观众带入了影片情节之中。没有了以往同类电影中虚拟生物的生硬感,精致的视觉效果形成强烈的现场感。如今,携着转3D技术的应用,该片的现场感更加逼真。如此看来,并非所有老影片都适合跟风转3D,转与不转,还是要看影片是否具有转3D的视觉基础。
影片的导演,是好莱坞首屈一指的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他执导题材的多样性及驾驭能力,始终为业内外广泛认可。当年的2D版《侏罗纪公园》在全球取得9.15亿美元的超高票房,据说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一数字在今天会高达17亿美元。如今,时隔20年重出3D版,既是在唤回人们对该片的记忆,也是在为明年推出的《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第四集营造气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