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2013-08-23 06:06:40)
标签:

柬埔寨

吴哥窟

日落

历史

印度教

旅游

分类: 旅行社

听人劝,吃饱饭。今天原定的最后一站是巴肯山观日落。但是,午后回到酒店休息时,有朋友通过微信说,小吴哥的日落与日出一样美丽,而同伴也想再去看看小吴哥,所以一拍即合,决定休息好,再进吴哥寺。一天之内两度走进吴哥寺,把一天的日出与日落都交给小吴哥,也算是善始善终吧。

用不同的视角发现相同的历史与不同的美,让再走吴哥寺的过程,既有重温,也有发现。本来,是准备上到吴哥寺的最高处观日落的。听说只要给保安10美元,他就会网开一面,在参观佛塔的时间结束后偷偷放人上塔。但是,那天很不巧,上塔的扶梯在维修,这种“违规”之事也便放弃。

最终,我和朋友又回到早晨看日出的池塘边,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阳光从身后打在眼前的吴哥寺建筑上,变化着光影。水面是安静的、天空是安静的、建筑是安静的、我的内心也是安静的。本来是青灰色的吴哥寺,在黄昏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是镀上了一层明黄,呈现着与清晨时不一样的状态,就像是经过了人生的历练,凭添了一层高贵的气质。

由于天气的原因,并没有出现红彤彤的落日,也没有达到朋友微信中所感怀的景象,但内心的收获还是满满的。我这个人比较招小孩,在观日落的时候,一位三岁左右的柬埔寨男孩,坐到我的旁边,拉着我往水塘里丢石头玩,一玩就是十多分钟。

天色渐暗,终于告别吴哥寺,出去的路上,小吴哥护城河的倒影同样宁静而美丽。晚餐改追攻略,在老市场找到一家名为“高棉厨房”的餐厅。像我这样按图索骥的同类不少,满餐厅几乎都是国人,气氛也像中餐馆,不过,菜品不错。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探秘吴哥(4)之小吴哥日落

【背景】

《罗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也受到它的影响。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罗摩衍那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

原书依据吠陀体系推算,罗摩和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之间的战争发生在距2005880,147年之前,印度传统的历书都是根据这种推算编制的,但是并不为现代历史学家所接受。

印度传统认为罗摩是毗湿奴的化身,他杀死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神曾经答应蚁垤,只要山海还存在,人们就仍然需要阅读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意思是罗摩的游行罗摩传。罗摩是印度古代的传说中人物。后逐渐被神化。

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因其间穿插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小故事及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笔墨,故而篇幅宏大。情节大体如下:阿逾陀城国王十车王有3个王后,生有4个儿子,长子罗摩。罗摩通过比武获胜,娶了弥提罗国公主悉多。十车王年迈,决定立罗摩为太子,继承王位。但他的第二个王后吉迦伊受侍女怂恿,竟提出流放罗摩14年和立她的亲生儿子婆罗多为太子的非分要求。由于十车王有诺言在先,必须应允王后的要求。罗摩为使父王不失信义,甘愿流放。悉多为了夫妻之情,十车王的小王后亲生子罗什曼那为了兄弟之谊,都甘愿随同流放。他们3人离开都城不久,十车王即抑郁而死。当时,婆罗多不了解内情,被召回举行父葬和继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后,痛斥母亲,举行完父亲葬礼后,亲自去森林寻找罗摩,让他继位。但罗摩坚决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满再回去。婆罗多只得带回罗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为摄政。罗摩3人在森林中历尽艰险。楞伽岛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悉多,罗摩与猴国结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努曼神勇异常,(也为中国西游记孙悟空原型)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终于战胜魔王,救回悉多。但罗摩怀疑悉多的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从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证明了她的贞洁。夫妻团圆,流放亦期满。罗摩回国登基为王,阿逾陀城出现太平盛世。但波折又起,罗摩听到民间又传悉多不算贞女,为不违民意,忍痛把怀孕在身的悉多遗弃在恒河岸边。悉多得到蚁垤仙人的救护,住在净修林里,生下一对孪生子。后罗摩举行马祭,蚁垤安排孪生子与罗摩相会,并向罗摩辩明悉多的贞节,但罗摩仍认为无法取信于民。悉多无奈,向大地母亲呼救,说如果自己贞洁无瑕,请大地收容她。顿时大地裂开。悉多纵身投入大地怀抱。最后罗摩兄弟都升入天国,复化为毗湿奴神。

全书写的是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篇幅之所以这样大,有两个原因:第一,同印度其他古籍一样,插入了不少的小故事;第二,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花费了过多的笔墨。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4265.htm

摩诃婆罗多,一译玛哈帕腊达,是古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诗之一,另一部是《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及法典性质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长。《摩诃婆罗多》有二十万行长诗之称,在《格萨尔王》被发现之前,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八百年。它长期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诵,不断扩充内容,层层累积而成。它的成书年代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从吠陀时期的婆罗门教转化为史诗时期的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的时代。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种种斗争,最终导致大战。大战的结果虽然有胜败,但双方将士几乎全部捐躯疆场,是一个历史悲剧。

这部史诗的成书过程是印度古人汇集和保存民族思想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方式。这部史诗本身就宣称道:正法、利益、爱欲和解脱,这里有,别处有,这里无,别处无。也就是说,这部史诗的内容囊括了人世间的一切。因此,这部史诗成书后,在印度古代被奉为第五吠陀,也就是被奉为圣典。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是吠陀时代的圣典,而《摩诃婆罗多》则是史诗时代和古典时代的圣典,即第五吠陀。了解了《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也就基本了解了印度教传统文化。所以,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945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