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吴哥(4)之塔布笼寺和班蒂喀黛寺

标签:
柬埔寨吴哥塔布笼寺班蒂喀黛寺树与寺庙旅游 |
分类: 旅行社 |
同伴的游兴,一直到了下一站——塔布笼寺,才恢复过来。这座寺庙,从入口到正殿,要走过一道长长的林荫道。树木蔽日,在远处完全看不到正殿的踪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深藏在丛林中的吴哥古寺会历经三百多年没有被后人发现了。但是,虽然有林木的天然屏障,自然侵蚀还是给寺庙造成极大的破坏。
塔布笼寺,在吴哥的寺庙中算是比较出名的一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安吉丽娜·朱莉在此取景,拍过一部名为《古墓丽影》的好莱坞大片。所以,至今还有很多朱莉的影迷,像朝拜一般,来到这里寻找当年的取景点。我没有看过此片,关注点自然也不在这里。在我看来,这座寺庙的特色,实际上是树木与寺庙之间的“战争”。
刚才说过,自然侵蚀给吴哥的寺庙带来极大的破坏,这里面除了风雨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在其他地方很难想象的因素,那就是树木。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树木自寺庙建筑的墙体内自然生长,形成了树缠墙、树包墙的奇观,而时间长了,建筑终究抵抗不过树木的生命力,便出现坍塌的情况。也因此,这类寺庙的修复有很大的困难,树木和建筑很难两全。如今,塔布笼寺的维修由来自印度的工程队承担。
在回酒店休息之前,我们又去了班黛喀蒂寺。这座规模较小的寺院,坐落在正在维修中的皇家浴池的对面,也可以说是缩小了的塔布笼寺,同样有着树包墙的情况。从建筑结构上来看,这一寺庙更像是一座僧院,因游客较少而十分安静。这座寺庙没有得到彻底的修复,惨败的建筑由于长期的雨水侵蚀呈暗黑色,加重了这里的凝重感。
【背景】
塔布茏寺(Ta Prohm)位于吴哥窟东面,是大型的石头堆砌而成的佛教寺庙,吴哥遗址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2世纪末,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为了祭祀他的母亲而修造,也叫“母庙”。那时寺中有3000僧侣,其中有18个高僧。最令人难忘的是考古学家有意保留了茂盛的树林,让人们知道它是如何从丛林发掘出来的。
塔布茏寺出名与电影《古墓丽影》有很大的关系,电影《古墓丽影》和《花样年华》曾在此取景拍摄。塔布茏寺如同睡美人的城堡,完全被丛林吞没。盘根错节的巨树缠绕着佛塔,占领了长廊,撕裂围墙,掀开石阶,探进门窗,举起房顶……
无花果树和木棉树盘根错节在遗址上,建筑与丛林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给保护工作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坐视不管固然会古寺不保,强行分开也必然树亡寺毁。因此至今这种奇特的拥抱至今仍然保持原貌。
由于舍弃了神山式的结构,这里就成了热带雨林的天下:如蟒蛇般的树根,爬满塔布茏寺里里外外,深入建筑中。寺内倒塌了的石塔和围墙这一堆那一堆,挺身而立的大树东一棵西一棵,使原来规矩的寺院成了迷宫。这奇特的景观形成于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当19世纪法国人重新发现这里时最终放弃了整修而保持了最初的模样是因为整个寺庙被一种当地人称作蛇树的卡波克树(Kapok)粗大的树根茎干盘结缠绕,粗壮得发亮的树根树茎伸到屋顶,缠上梁柱,探入石缝,裹起回廊,攀上门窗,它们无所不在,几乎与庙宇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可能一定程度的破坏了寺庙,但肯定也一定程度地支撑了寺庙,到了今日更是再也无法将它们分开。在这自然与人为建筑相交融的奇特现象,塔布茏寺周围的巨树生长力极强,日子久了, 巨树的藤蔓就长到了塔布茏寺的石块中,慢慢地撕裂了围墙,盘踞了房顶,变成了寺的一部分。现在看到的塔布茏寺已经完全是一个树和庙的共和体了,也许很多年后塔布茏寺就将彻底被巨树所覆盖。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82402.htm)
【背景】
在皇家浴池的对面就是班蒂喀黛寺(Banteay Kdei),传说这里是国王跟皇后沐浴祈祷时休息的地方,建造时间大约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之间,砂岩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很多人都说它就是塔布隆(Ta Prohm)的缩小版,这个寺庙算是在吴哥中毁坏比较严重的寺庙,因为不是旅行团必游之处,所以很安静,进去了以后,要走一段有点长的土路才能看见寺庙所在,这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掉进了谁的黑白照片里一样,娴静忧郁地斜斜矗立在那。2001年的时候这里发掘出200多尊是佛像,从此班蒂喀黛在吴哥名声大噪。
(转自:蚂蜂窝,http://360.mafengwo.cn/travels/info_weibo.php?id=106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