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吴哥(4)之吴哥日出

标签:
吴哥柬埔寨历史高棉文明日出旅游 |
分类: 旅行社 |
吴哥的寺庙,兴起于12世纪中叶,至15世纪时突然衰落,期间兴旺了300多年,并经历了吴哥王朝从信奉印度教到转为信奉佛教的一个演变过程。
12世纪末,元成宗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后者著有《真腊风土记》一书,详细记载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成为日后研究吴哥古迹的重要文献,在吴哥国际博物馆中,也可见到周达观的名字,其历史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元朝的航海家汪大渊也曾在13世纪30年代探访过兴盛中的吴哥窟,将其称为“桑香佛舍”。14世纪初,明成祖特使尹绶出使真腊(今柬埔寨和老挝),再度路过吴哥窟。
随后,在暹罗占据吴哥地区后,高棉文明迅速衰败,这些寺庙也在热带丛林茂密植物的掩护下,又隐藏了300年之久。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和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都曾在游历柬埔寨时于丛林中见到过壮观的吴哥古迹,可是,身边人却并不相信他们的描述。
直到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在寻找热带动物时,再度发现了丛林中的佛寺,并在所著的《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中进行了极度渲染,吴哥古迹的面纱才开始缓缓揭开。而1866年法国摄影师艾米尔·基瑟尔发表的吴哥窟照片,终于让世人相信,吴哥古迹是真实存在的。
今天的行程,从吴哥古迹最精华的吴哥窟开始,时间凌晨四点。在吴哥窟观日出,似乎已经是来吴哥旅游的每个人,例行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四点起床,到前台,按照司机冲昨天提醒我们的,拿上酒店为游客准备的早餐盒,摸黑前往景区景区。景区的关口,验票人员已迎候在那里,手握手电筒查看着每一张门票。同样的,通往吴哥窟的甬道起点,工作人员也打着手电筒再次验票。然后,每一位游客也打开事先准备的手电筒,照亮自己走进吴哥窟的路。
走到吴哥窟的院子里,已经有很多人站在寺前的水塘边上,等待着。一路上,没有人问应该去哪里,应该在哪里停留,后来的人都跟着前面的人,一点点汇聚着。当然,在人最多的水塘边以外,也有其他的地点可以选择,相信每一处都有独特的角度。
就这样,人们站在水塘边,一点点等待天亮,等待日升,看着天色由墨黑变成深蓝,再由深蓝变亮,直至太阳挂在了天际,周遭跟着明亮起来。同行的朋友对这里的日出感到有些失望,但随即就听到旁边有人说,此景真漂亮。是呀,美,本来就是一种纯个人的感受吧。观日出,与其说是在欣赏自然的美丽,不如说是在怀着期待完成一次仪式。吴哥窟的日出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与百年古迹相映衬,一定是最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