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评论的一组影片,皆是近年来在戛纳电影节上的获奖影片。其实,有时候对于电影界的参赛片也很矛盾。一方面,电影节的确会选出一些当年的佳片;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的欣赏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电影界的参赛片甚至是获奖片中,也不乏一些“怪咖”,或是艺术表现非常极端,或是价值观点非常作者化。不过,这周的三部影片都属于前者。
《青少年警队》是入围2011年64届戛纳主竞赛单元,并摘得评委会特别奖的一部法国本土电影。该片以一群保护未成年的警察为描述对象,讲述了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加害于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从非法移民的偷窃、贩毒,到家庭的暴力、性侵,直指最真实的社会问题。
影片的另一条线索,是这些警察自身的生活展现。他们每天在警局接收着负面信息与情绪,无从排解,个人及家庭生活也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所有这些积聚在一起,令他们的情绪变得焦躁,压力也同步上升。影片结尾时,一位女警跳楼自杀,便是这一问题的一次爆发。
当下,全球范围内种族、阶层的矛盾,皆因为生存、工作压力的增大而日趋激化,而且在中下层、多种族集聚的区域更为突出。无论是中国的“爱国”抗日游行,还是法国、英国因警察枪杀青年而引致的抗议,亦或是南欧国家因经济紧缩发生的抗议,稍有不慎就会演变为发泄情绪的骚乱甚至是蓄意的打砸抢。由此,关注人之生态与心态,已经成为人类的普遍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