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老舍•田沁鑫

标签:
田沁鑫《四世同堂》老舍上海大剧院话剧文化 |
分类: 大剧院 |
说起《四世同堂》,脑海中总有两个画面。一个画面是静止的,老舍的背景矗立在太平湖中,刺眼的湖面与暗黑的身影形成强烈的对比,吞噬与生命做着无声的抗争。另一个画面则是动态的,上个世纪80年代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树立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亡国的时代。
这一次走近《四世同堂》,则是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对于这出已经上演满一年的明星版话剧,最吸引我的还不是那一个个明星,而是指挥这些明星的导演——田沁鑫。这一两年,话剧舞台渐趋热闹,与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创作激情的编导群体的崛起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其中有北京的孟京辉、李伯男,上海的何念,香港的林奕华,也有着非男人的田沁鑫。
好几次,都与田导的话剧擦肩而过。本来这次首选的剧目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但考虑到要带大头儿子一起去看,最终还是选择了《四世同堂》。走进剧场,老北京街头的叫卖声便扑面而来,这一声效处理缩短了南方观众进入戏剧地域背景的时间。而大幕拉开,小羊圈儿胡同的四合院舞台设计更是一下子就把观众带进了1937年的老北京。推拉式的四合院,很好地起到了在限定的舞台上变化空间的作用,而半透明的墙面设计与灯光分割,又起到了将空间延展至胡同以外的作用。这样的舞美设计与技术手段的运用,无疑用创新带给经典作品以新的生命力。
老舍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谓,也无愧于老北京对他的生养,那一个个人物的鲜活性而非程式化、脸谱化,把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特征、民族悲苦及人性的美丑都揭示地淋漓尽致,如果没有对生活的足够深入,对民族的真挚热爱,对历史的透彻反思,何以能做到?!所谓经典,就是历经时代变迁仍不过时。以此来衡量,《四世同堂》足以撑得起经典二字。抛开民族危亡的背景,面对权势,面对利诱,面对疾苦,当今的社会中人们的表现皆可在剧中找到对应,或沉默,或抗争,或沉沦,或走狗,这也是经典作品在今天找得到的共鸣之所在,启迪思考之所在。
在上海的这次演出中,明星级演员只有黄磊和辛柏青两位,首演时的雷格生、陈建斌、秦海璐、朱媛媛、陶虹、祖峰、殷桃、邢佳栋都未能现身。虽然这样的阵容多少会有些遗憾,但年轻的接棒演员的表现也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