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列车》被很多评论者赋予为2011年度中国最佳纪录片,我也认为这样的评判实至名归。在某些宣传中,影片的春运元素被过度放大,这反而削弱了该片反映现实的力量。而其实,这部纪录片的视角并不在于那一年一度的大迁徙,而是中国近年来社会变迁在一个家庭的折射。
影片的编导一直用镜头追踪了一个父母外出打工、老人子女留守的典型中国农村家庭数年,这样辛苦的拍摄历程,对于纪录片而言,是必须的,也是真实影像的力量与视觉冲击所在。这样的中国大多数,在天平盛世的光鲜外表下却成了被忽视的角落,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一种悲哀。所以,应感谢此片编导及同路人,让我们了解身边的真实,也了解我们自己。
片中的家庭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农村家庭。为了生活的改善,两夫妻一直在广东的制衣厂打工,一儿一女则留给了年迈的外婆照顾。夫妻俩过着最简单也最低标准的生活,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双儿女身上,指望他们可以通过文化走出农村,不重复父辈的人生。但是,生活往往都是互相映射的,步入青春期的大女儿决意辍学去打工,也成了小小的制衣工人。于是,逃离控制的青春叛逆与恨铁不成钢的中年沮丧便形成最激烈的碰撞。
这样的一段真实记述,以每年的春运为背景,让片中人物的生活焦虑感更加重一层。一个国家的真正幸福,与那些林立的高楼、全球化的符号、GDP的增长数字,都没有直接的关联,有温饱、有尊严、有希望,才是幸福概念中最不可或缺的成分,希望通往幸福的列车不再偏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