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歌坛,英伦的甲壳虫乐队唱了一首歌,名叫《挪威的森林》,歌中唱到:“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80年代的文坛,日本的村上春树写了一本小说,名字也叫《挪威的森林》,据说,该书在日本已经售出1500余万册,相当于平均每6-7个日本人就拥有一本,很是惊人。新世纪的10年代,越南的陈英雄导演了一部电影,名字还是《挪威的森林》。
Norwegian Wood,同名的影片改编自村上的小说,村上的小说中流淌着甲壳虫同名的的歌曲,这是三者的关联所在。但这一切,其实都与真实的挪威的森林没有太多的关系,相通的只是一种对情感的认识。也正是这样一种感知的存在,小说《挪威的森林》的热潮在中国也是持续不退,爱情是人类的主题。
我不够小资,也不够文艺,更远离了青春,因此,之前也没有接触过村上的这一本超流行的《挪威的森林》。不过这样也好,影片对我而言就是一次崭新的相遇,无所谓对照小说可能产生的失落、遗憾或不满足。小说与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每个读者的心中都可以有一片加入了自己理解与感受的挪威森林,而每一位观众却只能面对导演陈英雄营造的一片挪威森林,没得选择。
总体上说,还是很喜欢这部影片,喜欢它唯美的画面和烘托气氛的音乐,欣赏它那种与青春混杂在一起的带着忧郁成分的爱情表达,也认可剧中人物对于感情的一种执着心、距离感和分界线,当然还有在生命与情感的双重失落后没有沉沦的找回。爱,本来就应该是一种正向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