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11-10 22:55:24)
标签:

北京

地坛

兔儿爷

旅游

分类: 旅行社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北京,已经是我每一年肯定会去的城市;雍和宫,则又是我每一年去北京必去的地方,不为拜佛,只为相会。

国子监路就在雍和宫旁边,在这里的一间手工艺品店里,我遇到了一直想买的兔爷儿,赶紧给好友的女儿和属兔的大头儿子各拿下一只。店主很友善,随我拍照。方家胡同就在国子监路往南一条街,在那里曾遇到一位宋大爷,这一次没有偶遇到他,也就没有机会听他在上上课。

太白社北京的据点是老满饺子馆,就在方家胡同巷口往南一点点的地方。那天到北京时间太晚,过了饭点,不好叨扰北京的社员们。再加上歌的女儿当时正在准备高考的紧张时刻,我就自觉地一个人去吃了饺子。但是,围脖上的显摆被青岛的小光报告给歌。于是,当我在雍和宫里晃荡时,歌还是用电话抓我个正着。

那时,因为作家史铁生过世不久,就很想去他曾经描写过的地坛看看。地坛里雍和宫很近,所以一点都不绕路。工作日下午时分的地坛很是空旷,除了晒太阳、遛弯儿、打牌的老人,游人很少。于是,站在方泽坛上望四周寂静开阔,心情自然飘了起来。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兔爷儿]

    最早出现在明末,用来祭月的,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明《北京岁华》记载:市中以黄土博成,曰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

  另外,济南府也有一种兔爷,外形、制作和北京的兔爷相仿,但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济南的兔爷是会动的,脑袋和身体连接地方内部有一根弹簧,摇头晃脑的更加可爱。兔爷形象来源于月中的玉兔却又不同,有这么一个传说:

  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 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

兔儿爷在北京可谓是家喻户晓,因此也就派生出了许多与兔爷儿有关的俗语和歇后语,比如兔儿爷的旗子——单挑 ,这是因为兔爷儿的靠旗只有一边;还有隔年的兔儿爷——老陈人儿,因为兔儿爷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所以,如果见到去年做的兔儿爷,那可就属于老兔儿爷了。

坐象兔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坐虎兔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人脉广博。

  麒麟兔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

坐葫芦兔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双全。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2386.htm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2011上半年:北京

[
地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是明朝、清朝皇帝祭祀皇地祇的场所,是我国规模最大、唯一幸存的帝王祭地之坛。明清两朝共有14位皇帝连续381年在此祭地,直到1912年清皇朝被推翻而告终。1925年地坛被辟作京兆公园向巿民开放。1926年后,园内屡驻军队,逐渐荒废,1938年侵华日军修建西郊飞机场,将征地内居民迁移到地坛居住,地坛遂停止开放。解放后,地坛重新被建设成公园,对外开放。

  北京地坛,又名方泽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多次进行扩充和改建,乾隆年间曾改建了主体建筑方泽坛和皇祇室,形成现在的形制。地坛公园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现管理面积37.4万平方米。布局以北向为上,由两重正方形坛墙环绕,分成内、外坛。内坛墙四面辟门,外坛墙仅西面辟门。外坛门至安定门外大街之间是一条坛街。街西端有三间四柱七楼木牌楼一座,是进入地坛的前导和标志。内坛中轴线略偏于东部。主要建筑有三组,方泽坛和皇祇室在中轴线上,方泽坛西侧有神库和宰牲亭;西北有斋宫、钟楼、神马圈等附属建筑。地坛建筑的内檐枋心彩画为双凤和玺彩画。建筑周围植满柏树,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方泽坛是地坛的主体建筑,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礼仪之地,俗称拜台。平面为正方形,以水渠环绕象征泽中方丘,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圆地方。座南朝北的布局和按六八阴数铺成的墁石象征地为阴,黄琉璃砖象征地谓之黄。皇祇室位于方泽坛南侧,北向五开间。有围墙,北向一门,围墙和门楼覆黄琉璃瓦。殿内供奉皇地祇神位。殿内彩画是清乾隆原貌,为双凤和玺彩画。

  地坛内有大片空地,现有树木3.6万多株,草坪8.2万平方米,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就有174株。地坛方泽坛外的三株古柏颇有特色,被称为将军柏。其中老将军干围4.8大将军干围5.15。另一独臂将军干围3.16,因曾屡次受创,仅存一枝故名。地坛藏有一批官窑礼器,是清光绪年间江西景德镇专为清朝宫廷祭祀所特制的。是传世下来的真品,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属国家二级文物。解放前,坛内野草丛生,建筑严重失修。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公园先后修缮了斋宫、方泽坛、皇祇室等全部建筑;重建了地坛牌楼和钟楼;新建了牡丹园、集芳囿、月季园、银杏路等景点,对地坛的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性整治修缮,既恢复了昔日的庄严肃穆,又丰富了园林景观,使古老的地坛焕发了生机。

    1985年起,每年春节地坛公园都举办迎春文化庙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1届。不仅有大规模的仿清祭地表演,还有许多民俗文化在这里展现和延伸,以较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

(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32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