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命vs我和世界不一样

标签:
吴乙峰纪录片力克生命文化 |
分类: 电影院 |
两部纪录片,主题都与生命有关,关注的角度不同,传递出的信息也相异。
生命,是最神秘的,只因为我们还有太多的未知,不知道答案在哪里。
生命,是最平常的,在繁多的人生目标追求面前,往往容易被忽视。
生命,又是最简单的,皆因我们都在生命之中,生生息息。
那么,什么是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尊重与敬畏,可能是第一位的吧。
台湾南投县的一个山区小村庄,是那次大地震的重灾区,片中的三个家庭共有超过13位亲人被地震夺去生命,而更加令活着的亲人无法心安的,是部分亲人的遗体被震后突变的山体所掩埋,一直难以找到。这样的遗失,无疑是夺去亲人生命后的再次打击,就好像自己的生命也被这突降的地震,硬生生割去一部分,无法找回。
片子的编导吴乙峰,其时也在面对着对于生命的思考,老父中风住进了养老院,度日如年,期待速死。这让他在面对地震后灾民的心情时,屡有困惑,屡有不安。究竟什么是生命?什么又是对待生命该有的态度?片中人与吴乙峰,都以回归生活的正常,给出了答案,但更重要的却似乎还是所记录的那个过程。
其实,除了在片中面对一位孤女难以走出内心困境,流露以自杀来报复这份孤寂的时候,吴乙峰都是客观而不介入所拍对象的,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在以片中人的经历来回想自己的生活,通过与一位逝去已久的好友的“通信”,来认知自己所面临的生活,解开内心的困惑。
这样的片子无疑是沉重的,但正如我们自己的生活一样,无论发生什么,我们最终都是要面对的;无论有多少不舍,我们终究是要一点点送走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所以,珍惜与告别始终都是生活的主题,我们只需找到自己承受的力量与开解的窗,呼吸到生活的氧气。
力克·胡哲,是我从一个网络链接中认识的名字,看过那段视频,唯有震惊和敬重。震惊,当然是因为他残缺的身体,因为从小就没有四肢,他的身体只有躯干和头颅部分,这太与众不同;敬重,也与这种残缺有关,因为残疾的身躯丝毫没有成为他生活消沉的理由,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太多的阳光与力量。
或许是经历上的某点类似,我太容易理解力克身上散发出来的这份阳光,需要多少力量做后盾,需要多少心理调试做基础,需要多少次反复去克服。所以,当我们在心灵上沐浴到阳光时,可曾想到过在背后那一次次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理所应当。
力克的努力,已经超过了生存能力与生活技能的范畴,任何可能他都愿意去尝试,所以,才有了他在演讲现场那许许多多的小技巧与小技能的展示。力克的努力,也没有止步于自身的完善上面,如今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去中小学校向学生们发表演讲,用自身的经历与感悟,向孩子们传递信心,帮助他们在迷惘中看到方向,在黑暗中寻到光明。
影片最感动人的画面,就是每一次力克结束演讲时,与排成一排的孩子们一一拥抱。无论是泪水还是欢笑,那都是经历过一次心灵交流后由衷的表现。如果我们还有很多的抱怨,如果我们还有不少懦弱,那就看看力克的表现,听听力克的心声吧,阳光就在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