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在奥斯卡的十佳影片提名中,描述普通人平凡生活的《孩子们都很好》,更像是一部小家碧玉式的影片。没有大场面,没有大背景,没有大起伏,只有如真实生活般的鸡毛蒜皮。但是,这样的影片很亲切,只因为离大家的生活近。
不过,影片中的生活可能离国人尚有距离,因为影片的两位女主角,是一对拉拉,也即女同性恋“夫妻”。多年前,两人用捐精者的精子人工受孕,分别产下一对儿女。如今,孩子们已经长大,正值青春期,在两位妈妈们看来,他们处在了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危险期,于是内心惴惴不安,而孩子们自行决定与捐精者——其生理父亲见面的行为,更加深了两位母亲的担忧。然而,出现问题的不是两位孩子,却是三位大人,而最终,大人们的问题也还是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破解,这也正是影片名字的点题所在。
应该说,女同家庭并不是影片的噱头,因为编导对这一形式的处理没有特意,仅是作为一个叙事背景自然而为,这样使得所反映的问题更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它同样可能会发生在很多中年人身上,发生在很多家庭。中年危机、婚姻忠诚度考验、家庭亲密关系挑战,已经是当今非常普遍的社会问题,其间有社会环境变化的因素,更有当事人相互沟通意愿与能力的缘故。问题总会出现,人生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关键还是面对问题的态度,是回避,是欺瞒,是面对,是离开,还是积极应对,结果自然不同。最爱的人伤的最深,那是因为彼此贴得最近,情感共享最多。出现问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只要爱仍在,就会选择面对并解决。
其实,这样的生活片是最考验演员演技的,因为社会背景与人物行为都是观众所熟悉的,甚至是个别的小动作都逃不过你我的“法眼”。所以,生活片一定需要生活化的表演,忌讳任何戏剧性的夸张,这与历史片、动作片截然不同。如此看来,影片的成功除了编导对生活的切实了解,更有在表演奖项上得到肯定的安妮特•贝宁、朱莉安•摩尔、马克•鲁法罗的功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