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冬虹沙子乐队音乐 |
分类: 音乐厅 |
听沙子的歌,我有一些猝不及防的感觉,似乎总在追赶着他们个性化的声音。
当流行成为商业,个性,却成为音乐的生命。就如同,我们越来越被社会同化,但给我们力量的还是那些最初的纯真。
“我们孤独内心深处存在的愿望,也许是难以实现的,而我们因为它们存在,活得更有力量。”我与沙子在此处同步。
http://v4.vvpo.net/song2/UUauth/pxren/rock/049/1.wma
[背景]
按照惯例,沙子乐队的主唱刘冬虹在采访时依旧拿出了一瓶二锅头,在冬日午后慵懒的阳光下自斟自饮起来。
2004年,刘冬虹最大的动作就是在8月底的星光现场举办了乐队十年来的回顾专场,也是在那时,他的乐队更名为“老刘和沙子乐队”。虽然叫老刘,可在现场,他依然是十年前的老刘,一点没有变老,这让乐迷和老刘自己都深感满意。虽然叫十年作品回顾,可真正出版的专辑却只有2000年发行的一张,这让乐迷和老刘自己都深表遗憾。
网络上的资料还记录着,被命名为《一个早已成为童话的世界》的第二张专辑将在2005年9月面世。而如今,这却几乎成了一张早已成为传说的专辑。刘冬虹解释说:“不景气的市场、不满意的制作费用是新专辑发行一拖再拖的根本原因。”不过,在经历了诸多磨难后,老刘对新专辑的发行模式开始有了新的思考,可能是一系列单曲EP,可能会加入多媒体的幕后花絮或MV,也可能随巡演发售。总之,用老刘的话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如今,紧跟潮流的老刘拥有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这样,做音乐对他而言就成了更加随心所欲的事情。当然,老刘还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当年他曾拿着两万元的翻译稿费去欧洲转了一圈。心血来潮时,他还会在专辑的文案中写上一篇具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他甚至还曾应朋友之邀为本报采访过王力宏。对,就是那个当红歌星王力宏。
去过老刘博客的人都会为他的更新速度之快、关注事情之广而感到惊讶。在博客里,他从“馒头大小标准”探讨到“华南虎”。也许,这正是很多个性化音乐人的特点之一:有时,他们在用局外人的眼光密切地观察着生活本身,即使是这其中的一些微妙变化。所以,老刘在平日里还喜欢读报纸中的社会深度采访。而这一切,无非都会使老刘的音乐更加充实有力、充满人味儿和生活的味道。因为,他期望着自己的音乐能和听者的现实生活有所联系,无论是影响也好,帮助也罢。
对于未来,老刘还有很多计划,目前迷上视频制作的他打算成立名为“大公鸡”的视频兴趣小组,制作些既有益于音乐、又有益于生活的视频短片。此外,老刘还希望到更为广泛的群众中去歌唱,比如楼下的菜市场或是街道。
老刘说,他最近正在重读《堂·吉诃德》,因为自己觉得有必要思考一下究竟要做堂·吉诃德还是桑丘。可老刘又并不急于知道答案,他说自己更喜欢能拥有两种选择的状态。其实,这一状态无非恰好说明,拥有堂·吉诃德气质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熟稔世俗的桑丘。所以,在许多规规矩矩的同龄孩子大多已经买房买车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时,老刘依旧唱着《怪模怪样》,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音乐,追求着真正的快乐。
(转自:http://city.sg.com.cn/city/rd/166809_2_3_4_4.shtml)
[歌词]
哎,我们那些健康向上的小理想
看起来是非常可笑的
哈哈
而我们的健康
确是严肃的
哎
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是纷繁混乱的
看起来它时刻都在变化着
而我们的每根神经都能揭露它
哎
无论时光从我们身边带走什么
虽然
那似乎是非常宝贵的
而所有的感觉已经种在我们身上
哎
我们孤独内心深处存在的愿望
也许是难以实现的
而我们因为它们存在
活得更有力量
哎
我们被泡在各种精致骗局中的头脑
马上就要变成麻木的
而那一切正是早该被我们结束的
哎
那些让我伤心的唠叨
让我伤心的牢骚
似乎真是无可奈何的
而这一切正是理应被我们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