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币战争

(2009-01-12 09:09:00)
标签:

货币战争

阴谋论

罗斯柴尔德

书评

分类: 图书馆

 

https://tae73a.blu.livefilestore.com/y1mkuxJNqMDQAt8Nnesr4AewpLXZlO3364Vjakuy-40tpEOPaFQlenkXeU6a4let3BI6B13fVEEe26cIOVDSZePtVk39fx_C-Je2UWcTmfEcCXU1hjDMNLYzm5d1eEZtKTkYawtEq_Ixik/75ff46-150.jpg

选择购买《货币战争》与眼下的金融危机无关,因为在诸多的流行作品中,这一部似乎离想阅读的感觉近一些。但决定阅读《货币战争》确实和这可恶的金融危机有关联,只不过阅读的目的性还是算不上十分明确吧。

对于学金融的我而言,书中出现的名词或事件,都不算陌生,但作者宋鸿兵以“阴谋论”为出发点的写作逻辑和结果,多少还是有些小小的“震撼”。

就我个人的道德观来说,我并不愿意相信这样“阴谋论”的存在,或许,在金融发展的初期,大众金融意识薄弱,象罗斯柴尔德家族那般的金融寡头,的确存在控制金融业乃至一国经济命脉的企图,在经济规模有限的条件下,也确实具备实现这一控制的能力与可能。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膨胀及金融复杂程度的加深,即便有这样的图谋,也难以付诸实施;或者即便有能力实施,也难保一定会顺着预定的方向实现。因为,金融体系的运作远非教科书那般表面化和简单。所谓蝴蝶效应的存在,也不过说明了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之内,任何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都可能借助系统的关联性,以及某些我们不曾发现的内在逻辑,被放大,而超出我们的预想或认识。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人类过度的贪婪与物质追求才是现今危机的根源,而所有遭到指责的金融工具不过是实现贪欲的手段而已。没有欲望,世界就缺少了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欲望超出了生态与道德的平衡,那就不过是一部分人抢占另一部分人生存空间的结果。

不过,“阴谋论”的存在,也可以为我们的思考打开另一扇窗,至少让所有善良的人们,可以在和平环境下多一些防范风险的警惕,认识到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可能存在着。因此,对于《货币战争》的定位,相比财经读物,我更愿意将其视为财经小说。其实,这样的体裁与写作,在观点百花齐放的西方很为常见,但对习惯了一言堂的我们来说,叙述与阅读都过于严肃了吧。

由于这本书的内容与我的两份毕业论文都有联系,让我在阅读时一直都在犹豫,是否该在空间里增加一类文字,分类的题目都想好了,叫做“不务正业”,实际上是正话反说,写写自己专业内的感触。这种犹豫一直拖了两个多月,也让这篇文字拖了两个多月。但最终,我还是放弃了“不务正业”。

 

阅读中:《父母要懂点心理学》,朱彤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