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在一起

(2008-05-21 00:04:00)
标签:

杂谈

唐山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

分类: 红茶坊

 

2008512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此时,我刚刚抵达香港不久,正坐在从机场驶往酒店的汽车中,浑然未知千里之外这场天翻地覆的灾害。

15时多,接到上海一位朋友的短信,告知发生地震,人们都跑出了大楼。接此信息,我并未在意。因为上海不处在地震带上,即便有震感,一般也是受远处海域地震的影响。12年前求学上海时,我也曾经历一次发生在东海的地震,当时坐在书桌旁写字的我丝毫没有感觉到震动,反而是正在扫地的室友感觉不妙,喊我奔出了位于底层的寝室。

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经历地震。在我的童年期,是一个中国大陆强震频繁发生的时期,通海、海城、唐山,灾害一次强于一次。由于我居住的呼和浩特本身也处在地震带之上,所以,即便没有沦为震中,但周边的每一次强震都会带来强烈而明显的震感。因此,记忆中,那种穿着棉衣棉裤睡觉,随时准备逃命的防震画面也十分强烈地印在脑海中。

当我收到发生地震的短信时,以为震中又是临近上海的东海海域。可等我下午在九龙海港城外的大屏幕中看到电视报道,才了解到,地震发生在遥远的四川。可是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有意识到灾害的严重性,毕竟,离开唐山大地震的梦魇已经长达32年。

晚上,在酒店打开电视机,才发现这是一场强烈的地震,而且震中因交通、通讯隔绝,至今还没有任何震后的消息。于是,一种恐惧感开始笼罩在心头。马上给家里打电话,问候平安;给老家在德阳的同学发短信,问候平安;也接到从MSN看到我出差的朋友的短信,一样是问候平安。此时,在体会着远隔千里问候的温暖的同时,一个人出门在外的孤独,也让我在收看电视新闻时,多了与受灾同胞一样感同身受的煎熬。

第二日,与出席此次国际会议的国外朋友们见面时,大家都对我送上了真挚的慰问,我代为我四川的同胞们接受着一切心怀善意朋友的问候。那几天,只要一回到酒店房间,就会把电视固定在新闻频道上,关注着四川那块受难的土地,直至深夜。

12年前,我与妻子新婚旅行,曾经走过如今的重灾区: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阿坝……,至今都珍存着那时的美好记忆。也正因为如此,在我的焦虑关注中就多了许多揪心的痛:那在汶川卖给我们土特产的羌族阿妈可安好?那在茂县公路边出售烤玉米的大叔可安好?那在九寨沟给我治疗的藏族赤脚医生可安好?那一路上纯朴而可爱的孩子们可安好?……

走过那条线路,深知重重大山与频繁塌方会给这次救援带来怎样的困难,希望也就会屡屡被现实的忧虑击痛。就在75年前,茂县的叠溪镇曾发生过一次7.5级地震,一瞬间,整个镇子便彻底消失,沉没在因岷江被阻断而形成的堰塞湖中,据说死亡人数达到2500人,只有一个在山上放羊的男孩幸免于难。12年前,路过以前的叠溪镇现在的叠溪海子。自盘山公路上向下俯视,叠溪海的湖水碧绿地镶嵌在两山之间的谷底,美丽而安宁。可是,一想到那下面有多少冤屈的亡灵,内心便不再有任何欣赏美丽的感觉。

在香港期间,除了看着电视的画面一次次以泪洗面,也连续三次,透过民间团体、单位和金融机构向灾区捐款表达了我的心意。可是,在从香港回到上海的那个周末,连续两天守在电视机前更深刻地了解了这次灾害后,却总是觉得自己为灾区做得远远不够,为灾难中的同胞做得远远不够,总想更近地和他们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我双手的温暖。

心动不如行动,一位朋友把我的想法变为了现实,去到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做志愿者:发放救灾物资、做防疫处置、安抚灾民……。在他的第一条短信中只写了短短的一句话:“灾情非常严重,残酷。”我真诚地对这位深入一线的朋友表示了敬意,并一次次叮嘱他余震不断注意安全。他20日回复说:“昨天通知这两天有七级地震,震中地区无法预测,成都开始疏散,我们不能离开村民!”“今天上午九点左右又震了一次,我们的眼睛都哭涩了。”

保重吧,我的朋友,我的同胞,虽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还不能一起并肩作战,但请相信,我们始终在一起。

此刻,请不要用金钱多少来衡量同胞的善心,也不要把太多的时间用在争论与质疑上面,灾区与灾民需要更多实际的援助,前线的朋友来电话:“彭州急需磺胺类药品、治痢疾的药品、板蓝根、夏双菊和一次性注射器,联系电话:028-83871118,彭州抗震救灾指挥中心。”

http://blufiles.storage.live.com/y1p9nuQ5QUjARke6o2cR8YvyPz7s4wkYBa-LTpVQMF2Tn7b69zm39lsyARpOWuXKvSUDSlIjnrnky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