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澳洲总理世界小姐中文杂谈 |
分类: 红茶坊 |
最近,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陆克文取代当政十数年的霍华德,成为澳大利亚的新总理,据说他是第一位能说中文的西方国家首脑。再往后一周,出生在石家庄成长在北京的中国女孩张梓琳当选为第57届世界小姐,成为世界小姐选美史上的首位来自中国的世界小姐。
两件事凑在一起,是一个偶然,但结果却有着某种必然,那就是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中国人在世界面前越来越自信。
在上个世纪末,就曾轰轰烈烈有过一种说法,华夏文明将再度崛起。对于这种说法,我当然乐得见到;但我更坚信另一种理念,即世界发展中心的“轮回”不是一种注定,而是一种努力的结果。
我在上海居住的时间马上要进入第14个年头了,在这座体现中国发展速度的城市里,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进,享受着逐渐人性化的制度保障与服务;但同时,我也真切感受到思想意识提高速度落后于基础硬件发展步伐所带来的人文差异与差距。
近年来,“大国崛起”成为一个热门词汇,随着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以及人们生活的急速改善,国民对国家地位的热望也在迅猛膨胀。但是,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吗?即便,GDP数额和庞大的市场让我们成为了一个名义上的大国,我们每一位公民是否真的具备了大国民最基本的素质?我们是否已能够平等地对待自己以及越来越将频繁面对的世界?
就在不久前,我接到一位老姐转发来的一条短信,内容是说,“等咱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论文题目就叫:论三个代表!到了考听力的时候全用周杰伦的歌,《双截棍》听两遍,《菊花台》只能听一遍。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人说话最正常的语速!阅读理解全是政府工作报告。作文就是申论。考死他们!”看过之后,当然是开心一笑,可是细想一想,其中似乎又流露出国人面对外部世界时的某种复杂心态。
与此同时,在张梓琳当选世界小姐后,另一种她得益于东道主的“面子论”说法也纷纷嚷嚷,这种煞有介事的反论断与张梓琳自信的笑容相比,不是又映射出部分国人缺钙的冷暗内心吗?记得将近20年前,张艺谋的《红高粱》被长期封闭环境下禁锢太久的部分国人批为“拿家丑讨好洋人”,20年后,一部反映底层民众生活的《苹果》,又遭到了同样的命运。20年不算太短,在开放的世界面前如何自信而平等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清醒地自省与反省他人,却仍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课题。
诚然,在西方世界,如今还因为狭隘的偏见而存在着妖魔化中国的潮流,甚至一位在央视英语频道打工的老外播音员,还会被西方主流媒体称为“叛徒”;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在主动了解着中国及中国文化,保不准比我们这些缺乏传统教育的一代,了解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面对西方社会的这两种趋势,我们需要的是智慧、自信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