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吴清源田壮壮围棋 |
分类: 电影院 |
这是我期待的一部影片,只因为它的导演是田壮壮。我特别想看看,在沉寂了许多年以后,在经历了不能拍片的痛苦以后,一位在纯粹的电影世界里痴迷着花白了自己头发的导演,还有着怎样的电影语言。
准确地说,这是一部精致的电影,也是一部需要耐心与宁静心情的电影。那流畅的镜头,如油画般优美的画面,不疾不徐的情节延展,都告诉我,这是一部和它的英文片名一样,可以称得上大师级的作品,也是一位内心怀揣对电影神圣之感的导演才会创作出来的作品。
传记片很难拍,因为注定要招致像与不像的对比,更何况《吴清源》还是一部活人的传记片,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总的来说,田壮壮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他的工作。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恐怕是他与吴清源先生在精神层面上有着契合的缘故:一样纯粹于自己的世界,一样执着于自己的精神。
听说,最初的完成片有三个小时之长,这一点在片后的花絮中也有反映,因为很多场景都没有在最终的成片中出现。对于一部文艺片而言,控制片长肯定是出于发行的考虑。也是,在现今的快节奏日子里,别说让观众安静地在影院里坐上三个小时有多困难,就是以这样的题材把观众吸引进影院都已十分不易。所以,以牺牲影片完整性来到达顺利发行的目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只是这样一来,受损害的不只是导演的创作精神,还有观众的完整欣赏。应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对这部影片的理解会大打折扣的,我以为,之所以会造成这样一种状况,与成片对胶片长度的控制不无原因。
对于一部传记片,除了尊重事实,还原真实外,二度创作者的理解肯定也会注入其中。对于吴清源,除了知道他是围棋大师外,我便一无所知。看罢影片,我了解了,在围棋以外还有一个对吴先生来说同等重要的精神修养世界;但同时,
我也生出双重疑惑。
疑惑一,尽管时事艰难、生活坎坷,现实中的吴先生就真的像张震演绎的那样,像一个自闭者一般离世吗?因为我看到了片头中出现的真实的吴老先生,慈祥而明朗,与影片中的吴清源有着很大的距离。或许,后来的生活改善、内心充实带来了很多的改变,但我想,创作者在表现执着与痴迷者时的脸谱化创作定式也是不可忽视的局限。
疑惑二,是一个回到人物本身的问题。在二战时期,选择留在日本归籍的吴清源究竟有过怎样的考虑,我不想简单地用爱国与否来做猜度,只是希望影片可以对吴先生在作出这个重大决定时的内心有充分的展示。实际上,平稳有余而张力不足是影片的一大缺憾,这或许也是导演田壮壮性格的反映。这样的性格无所谓好坏,但对一部影片来说,还是一个缺憾。